在華山西峰上有一塊巨石,攔腰斷為三截,石下的空間宛如一個婦人仰臥時留下的印痕,形象生動,這就是斧劈石。世間流傳的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相傳,玉帝的三女兒三聖母住在西嶽廟內的雪映宮裏,百姓求簽問卜無不異常靈驗,所以宮內一年四季香火興旺。人們都親切地稱她為三娘娘。
有一年春天,一位姓劉名璽字彥昌的舉子進京趕考。華陰是他的必經之地,他聽說西嶽廟裏的三娘娘慈懷普度,非常靈驗,就恭恭敬敬地走進廟來,在雪映宮的香案前,誠惶誠恐地上了一炷香,叩了三個頭,想問一問自己的前途如何。
然而,不巧的是那天三聖母並不在宮中,劉彥昌連抽三簽都是空簽。想到十載寒窗卻功名無望,劉彥昌不由得悲從心生,便把一腔怨恨信口吟成一首打油詩,題在雪映宮的牆壁上:
劉璽提筆怒滿腔,
怨乃聖母三娘娘。
安居神龕心如鐵,
枉受香火在一方。
寫完了詩,劉彥昌拂了拂衣袖上的塵灰,覺得消了些氣,看了看四周的景色後揚長而去。
當天,三聖母回到宮中,守門的童兒將剛才發生的事情訴說了一遍,三聖母看看牆上的詩,不由得又羞又惱。
她的隨身丫鬟靈芝更是義憤填膺,安慰三聖母說:“公主且莫生氣,想那狂生去了沒有多遠,我一定給他點兒顏色看看,為公主報這侮謾之仇。”
於是,主仆二人駕起雲頭,喚來風伯雨師和雷公電母,命令他們即刻作法。
當時劉彥昌正在趕路,突然,他驚奇地發現晴朗的天空一下子陰雲密布,刹那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暴雨如注,還沒有等他想出個所以然來,已變成了一隻落湯雞。可憐他一介書生怎經得如此雨打風吹,沒掙紮幾步就跌倒在泥濘中。
三聖母怨恨已掃,心中大快,一邊令四位仙師收去雲雨,一邊站在雲頭向下仔細觀望,這才發現倒在地下的竟是一位眉清目秀、弱不禁風的白麵書生。隻見他的藍衫上沾滿泥水,書箱一旁傾翻,文房四寶散落一地,一看就是位赴京應試的舉子。
想到這場風雨說不定會斷送這位書生的前程,一絲憐憫和幾分愛慕在三聖母的心中油然而生,她不由得輕輕地歎了一口氣。
靈芝見劉彥昌的狼狽相,早動了惻隱之心,又看三聖母對劉彥昌心生愛慕,便欲成人之美,連忙說:“看來那書生粉牆題詩,並無惡意。這場風雨也太猛了些,我們可不能見死不救哇!”說著,隻見她纖指一點,一座竹籬茅舍就出現在劉彥昌的前方。
茅屋裏走出一位七十歲的白發老婆婆和一位十七歲的伶俐村姑來。
婆婆與村姑把昏迷不醒的劉彥昌扶進了茅屋,煎藥熬湯、沏茶煮飯,照料得十分周到。次日,劉彥昌醒過來了,身子卻十分虛弱,村姑和婆婆都熱情地挽留他再住些時日,劉彥昌想想離趕考的日子還有些時間,就住了下來。
在此後的日子裏,村姑與劉彥昌一見如故,他們竹間和詩,燈下伴讀,相敬如賓,漸生愛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