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女英才是父母煉成的(1)(1 / 3)

賞識教育出碩果

她自幼雙耳全聾,3歲半才學會說第一個詞,8歲卻能背1000位數的圓周率,16歲成為中國首位聾人少年大學生,21歲隻身前往美國留學,24歲同時被哥倫比亞大學和波士頓大學錄取為博士生。她的名字叫做周婷婷。

他是一個普通的技術工人,也是一名普通的父親,卻用其二十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賞識教育,不僅把雙耳全聾的女兒培養成了留美博士,而且改變了成千上萬孩子和家庭的命運!他就是周婷婷的父親——著名賞識教育家周弘。

1980年6月29日,周弘的女兒周婷婷誕生了,可令周弘感到難過的是:女兒生下來就聽不見外界的聲音,1歲多時反而因病導致雙耳全聾了。周弘曾經對他最要好的朋友說:“哪怕一把火把我家燒得精光,隻要女兒能喊我一聲‘爸爸’,我就心滿意足了。”

然而,對於命運的安排,接近屈服的周弘覺得是無法改變的。可在婷婷3歲的時候,一部日本電視連續劇《血凝》喚醒了周弘沸騰的父愛。周弘發誓要用自己沸騰的父愛和百分之百的努力,為婷婷打開有聲世界的路!為婷婷探索一條快樂成長之路!即使不能成功,女兒長大後也不會抱怨他——這個為她曆經磨難的爸爸。

從婷婷3歲開始,周弘帶著女兒定期到上海一家部隊醫院,用針灸電療的辦法,試圖讓女兒複聰。五年中,在耳朵周圍的幾個最疼痛的穴位,醫生給婷婷紮了上萬針,那是連成年人都難以忍受的劇痛,婷婷絕望無助地慟哭……

後來,婷婷終於有了極其微弱的聽力。周弘也總是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讓婷婷開口,哪怕隻是最簡單的詞。每天晚上,周弘從婷婷奶奶那裏接女兒回家,騎著車,他反反複複地指著路燈,一路走,一路在女兒耳朵邊上喊“燈,燈,燈……”騎40分鍾,喊40分鍾……

沒多久,婷婷終於開竅了,她朦朧地意識到用口語交流的意義,也能說“阿姨再見”這樣的完整的句子了。可與同齡的孩子相比,婷婷差得太遠了,周弘又開始尋找其他的辦法。

周弘認為:“語言有書麵語和口語,女兒的眼睛是好的,為什麼不能用書麵語的方法來追趕健全的孩子呢?”於是,周弘開始把該說的話都寫給婷婷看,女兒笑,周弘就寫笑,女兒哭,周弘就寫哭,女兒說星星,周弘寫星星。就這麼追趕了兩年,在婷婷6歲的時候,已經認識了2000多個漢字,能夠閱讀一般的兒童讀物了。

為了使女兒變成一個健康的孩子,周弘決定把女兒送到普通小學,而非聾啞學校。他要讓女兒意識到,自己是個健全的兒童,和健全人一樣有著健康的體魄和思維能力。

在婷婷7歲時,周弘在上海買了一本極其普通的書《幼兒才能開發》。這本書是介紹日本教育家鈴木鎮一的教育思想。鈴木發現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方法是人世間最好的教育方法,他嚐試用這種教育方法,一年培養出了700名達到莫紮特同齡水平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為之轟動。周弘想:鈴木能把所有正常的孩子,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養成小提琴神童,他為什麼不能把雙耳全聾的女兒培養成神童呢?

從此,女兒做任何事,周弘都以教她學說話、學走路的心態對待她。讓她找感覺、嚐甜頭——找到“神童”的感覺,嚐到成功的喜悅。有一天周弘看《海倫·凱勒傳》,無意中發現海倫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他女兒的生日是1980年6月29日,於是周弘興奮地對女兒說:“婷婷,太好了,天大的好消息被爸爸發現了,我一直在納悶你為什麼這麼聰明,這麼有靈性,原來你百分之百是海倫·凱勒轉世!不信你看,為什麼你的生日跟他是同一天呢!”周弘把書送給婷婷,婷婷一看,有點失望。

“她是6月27日,我是6 月29日,相差兩天”。

周弘不慌不忙地解釋道:“據我了解,一天不差,海倫媽媽生她時是順產,你媽媽生你時難產,剛好耽誤了兩天。”就這樣,在婷婷的腦海裏,父親對她的評價永遠是棒極了。

從此以後,周弘不斷用賞識教育的方法鼓勵女兒在各方麵窮追猛趕。比如為了讓女兒相信自己是天才,周弘便在她的課桌底下壓了一張《天才兒童行為表》,隻要她看書忘了吃飯睡覺,他就馬上指著表中的第一條對她說,你看,這上麵寫著,天才看起書來廢寢忘食,你不就是這樣的嗎?你不是天才,誰是天才!於是,他在無形之中就給了女兒一種積極的暗示。

除此以外,周弘還專門尋找女兒的優點,然後讓這些星星之火通過家長的小題大作無限誇張,使其成為燎原之勢。比如,他第一次給婷婷做應用題時,10道題隻做對了1道。也許這時候有的家長巴掌就過去了,但周弘沒有。錯的地方不打叉,對的地方打了一個大大的勾,然後發自肺腑地對女兒說:‘婷婷,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應用題10道就對了1道,爸爸像你這麼大的時候,碰都不敢碰哎。’小婷婷聽了這話後自豪極了,越來越愛做,一次比一次對的多,中考時,數學考了9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