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這本小冊子的寫作,已經是2008年的12月5日了,與原來申請書上擬定的完成時間相比,幾乎拖延了整整一年。這本小冊子是浙江省社會科學研究規劃辦公室和浙江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基地重點項目的研究成果,首先感謝他們為我提供了這次研究的機會和經費上的幫助。研究基地的領導和同道曾經數次關心寫作的進程,但他們理解寫作的艱難,也並沒有急著敦促我。

老實說,雖然在形式上完成了寫作,但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所批判的曆史現象對今天中國社會生活和文化觀念的影響及其在今天的顯現,並沒有在此書中表現出來;而且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知識結構及其深厚的哲學基礎,也沒有能夠得到深入的探析。此書僅僅隻是我進入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傳統時所進行的入門性質的工作,希望借助於對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演變的曆史邏輯的分析,而達到對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方向的把握。此為我寫作本書的初衷。另一方麵,我探索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曆史邏輯,正是為了用以對照當代中國社會文化觀念發展的變遷,用以消除或避免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所指向的消極狀態的影響。然而,正如馬克思所說的,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一切凝固不變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一方麵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曆史辯證法的真正意義,“曆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次交替”;另一方麵,卻證實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中蘊含著的強大的生命力。在資本主義全球化發展的今天,我們不能沒有馬克思主義!

然而,真正進入到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曆史演進的過程,在這本小冊子裏還是難以實現的,我隻是按照理論邏輯的轉變過程勾勒出一個粗獷的線條,以期為我自己的下一步研究探索可能性的方向。因為在這本小冊子所遵循的邏輯之外,還存在著諸多的空白點等待著去開拓和發現。

小冊子的完成曆經春夏秋冬,可惜它沒來得及在秋季時收獲,延遲了的結果因而不但不可能產生出豐碩的外形,而且狀態也顯得有點兒風幹了似的——這是我在研究過程中“抽絲剝筋”而產生的後果。在小冊子中,也許存在著一些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誤讀和誤解,這一切責任全應該歸咎自己基礎不實。但無論如何,我在撰寫的過程中為自己確定了一條邏輯演變的方向,這在國內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還是第一次,其中的邏輯轉向是否成立還有待於學界的進一步探索。

在撰寫小冊子的過程中,我經常會遇到發怵的內容和環節,使得我經常駐筆以期待著思想的豁然開朗,因此中間往往會停頓很多時間。在此間,我的好友廖榮放女士和李子川先生經常會相邀小聚,來自於實際生活和不同領域的交流常使我獲得靈感的啟迪。他們的關心和幫助支持我完成了對小冊子的構思和總體的寫作,在此深表感謝。廖榮放女士幫助我平息了許多在撰寫過程中的焦慮狀態,而李子川先生不但在精神上鼓勵,而且一如既往地在各個方麵提供了幫助。

在書稿即將完成的時候,母親因深夜不小心摔跤而傷也未能及時地去照顧,伺候母親的責任由妹妹承擔了過去。其實我對母親的照顧已經很少了,在讀博期間以及撰寫這本小冊子的過程中,對母親的照料全依賴於妹妹,這使得我對家人懷有極大的愧疚之情。

本書得以完成,也要感謝我的妻子和女兒,她們知道我在進行書稿的寫作,所以除了日常生活必需的瑣事之外,很少打擾我,可以容我經常工作到後半夜。

感謝萬斌教授在百忙之中為此書作序。

我還要感謝我在南京大學的老師和學友們。是張異賓老師帶我從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浩如煙海的著作中不斷地發掘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身的理論邏輯,並傳授給我文本解讀的技巧和方法,我才得以從中構想出理論邏輯演變的思路。

小冊子已經完成,至於其中的酸甜苦辣,自己能夠品味得到,而其中的得失成敗,則交與同道和學者們評說了。

文本即作者,作者已經消逝在文本中。隨著新年的鍾聲敲響,新的一年和新的氣象即將到來了!

最後,感謝浙江大學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為此書付梓所作出的努力。策劃編輯李海燕女士極其耐心地等待著書稿的完成,責任編輯胡誌遠女士認真地幫我校對了其中的每一處,使得此書能夠像今天一樣呈現在大家麵前。

潘於旭2008年12月31日0時於杭州寓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