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莫年來電視台四年,資格不算老,卻年輕有為,二十九歲就得了媒體大獎,並且他之前拍的兩部紀錄片都受到了極大關注。不僅因他執拗鑽研的性子,靈活的腦子。這些是媒體人最基本的,台裏有能力的人不隻他一個。
還因紀莫年的好身世,人脈廣,很多部門會看在他家裏的麵子開綠燈。熱點題材別人不是不知道去拍,是有些東西拍出來得罪人啊。
剛畢業雄心壯誌的媒體人一抓一大把,幾年就在社會毒打裏學會中庸之道,想要保持赤子之心,得有那個資本。
但其實紀莫年收斂不少了,以前他在新聞報當記者時更甚,要不是那一次出事,他也不會從報社轉到電視台來,現在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領導盡量安撫,可紀莫年太了解副台長,後者那不敢看他的目光,讓他心裏已經確定這案子怕是有問題了,但之前都結案了,是有新的發現?
飛車黨案猖獗那幾個月,人都不敢單獨在路邊走,被搶是小,有兩起直接刀子劃破受害人脖子放血。性質惡劣,令人發指。反偵察能力極強,專挑監控死角,變裝換車,猶如泥鰍一樣難抓。
陳立帶人不眠不休多日,才鎖定主要嫌疑人馮嚴。
抓捕過程也堪稱驚險,當場擊斃了一名嫌疑人,一名重傷。至於馮嚴這最危險的人物,竟然和警方發生激烈衝突,受傷了,可還是跑了。
那段時間專案組都要瘋了,好在最後終於找到馮嚴,發現人已經死在了破車庫裏,屍檢結果是他傷重不治身亡,找到時屍體都臭了。
警方在擊斃的同夥手機裏發現來往短信,均是馮嚴主導的每次計劃。這案情清晰,還有什麼問題呢?
但紀莫年回來查了會議室舊報紙日期的內容,是一起幾年前的冰箱藏屍案,這案子和馮嚴的案子有關係?又想到陳立剛才手裏拿的屍檢報告,上麵寫著第二次屍檢,難道是馮嚴的死有問題?
紀莫年當時接台裏這個拍攝任務,就通過各個渠道了解到飛車黨嫌疑人馮嚴,年紀輕輕卻有著非凡的經曆。
才二十六歲,卻是郊區摩托車俱樂部的常年冠軍。
初中沒畢業就從全國有名的貧困縣跑出來,一路上做過網管,服務生,送餐員,後來和人合夥賣摩托車配件,國內摩托車比賽興起那幾年,大賺了一筆,可惜後來遇到經濟危機,錢都壓在了國外水運配件上砸了,銷聲匿跡一段時間後,成了名噪一時的飛車案的主謀。
在他的組織下,帶著兩個社會閑散人員,其中甚至有未成年,有組織的飛車搶劫甚至當街殺人。
悲慘的身世,跌宕的人生,怎樣一步步走向犯罪,這紀錄片拍出來絕對有教育意義,將影響無數走在十字路口的年輕人。
現在各個方麵壓著紀莫年不能繼續拍了。
紀莫年不甘心,可此時也隻能點頭答應。
“這就對了,聽台裏安排先暫停。那你要不要接養老院紀錄片拍攝?”
“養老院的拍攝不是王導的嗎,我現在插過去不好,算了,我休假行嗎。”
當然行了,副台長心裏感歎,是怕讓他直接休假他不樂意,副台長才拉下老臉求王導那邊加上他,沒想到紀莫年主動提出休假,副台長一塊心病瞬間就好了,“也是,你前段時間為了飛車黨的案子,忙的人都瘦了,回去好好陪陪父母,帶我向你父親問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