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之一
赤壁之戰前三方形勢概述
曹操一方:曹操是沛國譙縣(今天的安徽亳州)人,祖父曹騰是東漢的宦官,父親曹嵩是曹騰養子。他二十歲舉孝廉,出任洛陽尉。東漢中平元年(184年)爆發了黃巾軍起義。曹操被任命為騎尉,奉命鎮壓起義。功遷濟南相,中平五年(188年)漢靈帝自黃巾軍起義後,留心軍事,組建西園新軍,袁紹為中軍校尉,曹操為典軍校尉,曹操成為東漢皇室核心武裝的將領之一。
董卓進京,把持朝政,袁紹與曹操都拒絕同董卓合作,相繼逃離洛陽。曹操改名易姓,潛到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招兵買馬,開始組織討伐董卓的軍隊,而袁紹逃奔冀州,任勃海(今河北南皮東北)太守。關東州郡起義討伐董卓的力量公推袁紹為盟主。曹操也參加了聯盟。
董卓為避關東聯軍的兵鋒,遷漢獻帝至長安(今陝西西安),焚燒了洛陽宮殿。關東聯軍討伐董卓,但個個畏首,隻想保存實力,不圖進取。曹操自引兵西進,被董卓打敗。不久,關東聯軍解體,開始互相拚殺。袁紹重新奪取冀州。
曹操看到袁紹不能成事,離開了他,進入山東,與黃巾軍作戰。經一敗一勝,收編了三十萬黃巾軍,稱之為“青州兵”。曹操的武裝力量進一步擴大,並且取得了兗州作為自己發展勢力的基地。
董卓被司徒王允和呂布殺死。漢獻帝又被董卓的部將李催、郭汜控製。興平二年(195年)二月,李催、郭汜兩人發生火並。雙方在城內外混戰數月,長安宮殿、官府都被焚燒,雙方同意和解,放出了漢獻帝和公卿。
後來,在建安元年(196年),董承等人開始修繕洛陽官室,七月,漢獻帝返回漢陽。
有人勸說袁紹,要他迎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沒有接受建議。結果,曹操搶了先,迎獻帝到了許都(今河南許昌東)。
曹操迎駕有功,被封為大將軍,武平侯。曹操開始總攬朝政,從此漢獻帝淪為傀儡。這個時候袁紹開始後悔,提出讓漢獻帝到離自己較近的鄄城(今屬山東)來,遭到曹操的拒絕。
此後,曹操不斷加強對漢獻帝的控製,嚴厲誅除支持皇帝、危害自己勢力的人。車騎將軍董承等受獻帝衣帶密詔謀誅曹操,被曹操發現殺掉,並且誅了他的三族。後來伏皇後寫信給她的父親,透露對曹操的不滿,皇後因此被廢被殺。曹操還立自己的女兒為皇後,以此直接監視皇帝。
曹操打著獻帝的旗號,用朝廷的名義,討伐敵財勢力,北伐袁紹,南征劉表、劉備、孫權。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就是發生在曹操與袁紹之間的以少勝強、以弱勝強的一次戰役。通過這次戰役,袁氏的勢力被徹底消滅,袁紹所據有的冀州、青州、並州、幽州全部歸曹操所有,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曹操班師時,曾到河北秦皇島附近,寫下了聞名至今的《觀滄海》一詩。
孫權一方:孫堅是孫權的父親,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軍大暴動。他募兵千人,追隨右中郎將朱俊鎮壓黃巾軍,被任命為別部司馬。其後又跟隨車騎將軍張溫,討伐涼州(今甘肅武威)的邊章、韓遂地方割據勢力,並且鎮壓了長沙區星等人的暴動,被任命為長沙太守,封烏程侯。也曾參加過討伐董卓的聯軍,投靠割據淮南的袁術,被袁術奏封為破虜將軍。
孫策是孫堅的長子,在孫堅討伐董卓的時候,他同母親遷居在廬江舒城(今安徽舒城南),與當地人周瑜結交。孫堅死後,他投靠舅父丹陽太守吳景,募兵數百人,又向袁術索回父親原來的部下千餘人,以此發展自己的勢力。興平元年(194年)大敗揚州刺史劉繇,進據曲阿(今江蘇丹陽),收編劉繇的兵士二萬餘人,馬匹千餘,威震江東。隨後向東南進軍,攻占會稽(今浙江紹興),自任會稽太守,並據有豫章郡(今江西南昌)。袁術稱帝,孫策和他斷絕了關係。曹操表奏孫策為討逆將軍、吳侯。袁術死後,其部下歸於廬江(今屬安徽)太守劉勳。建安四年(199年),孫策趕走了劉勳,盡得袁術部眾。至此,孫策據有江東六郡之地,即會稽、丹陽、豫章、廬陵(治所在今江西泰和西北)、吳郡(治所在今江蘇蘇州)、廬江等,奠定了孫吳政權的基礎。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相對峙時,孫策想趁機襲擊曹操的基地許都(今河南許昌東),整軍符發時,遇刺重創身死,時年二十六歲。
孫策臨終之時,給孫權佩帶印綬,讓他繼承自己的事業。
孫權是孫堅的次子,孫策之弟。在他繼位之時,雖然擁有六郡之地,但是內部動搖不定。原來孫策的部下心存觀望,境內深險山區的山越人也沒有完全從命。廬江太守李術甚至公開抗命,並且招納孫權的叛臣,拒不送還。孫權不得不發兵征討,將他消滅。
孫權掌管東吳的政權以來,他極力廣納賢士,招募英才。他還開了賓館,命顧雍、張絨延接四海賓客。一些年來,他網羅的人才已經相當多。這裏麵除了很早就跟隨孫策的張昭之外,還有會稽的闞澤、彭城的嚴唆、沛縣的薛綜、汝陽的程秉、吳郡的朱桓和陸績、吳人張溫、烏傷的駱統、烏程的吾粲。除了這些文士,還得到了不少武將,除了孫策時代的程普、朱治、董襲,還有汝南的呂蒙、吳郡的陸遜、琅琊的徐盛、東郡的潘璋、廬江的丁奉。文武人才,濟濟一堂,已儼然是一個完整齊全的小朝廷。
劉備一方:劉備字玄德,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劉勝之子劉貞於漢武帝時封涿縣陸城亭侯,其子孫即落籍涿縣。劉備的祖父曾任縣令,父親劉弘早死,家道中落,劉備小的時候與母親販履織席為業。十五歲時,與公孫瓚等求學於同郡儒生盧植,不甚愛好讀書,好結交豪俠。在東漢末年的動蕩社會裏,得到中山(今河北定縣)大商人的資助,得以組織徒眾。河東解縣(今山西永濟)人關羽和同郡人張飛加入他的隊伍,成為親密夥伴。
劉備參加鎮壓黃巾軍起義,以軍功任安喜(今河北安國西北)縣尉,又繼任高唐(今山東高唐東)縣令。後被黃巾軍打敗,投奔中郎將公孫瓚,任別部司馬。在公孫瓚與袁紹的戰爭中,奉命與青州(治所在今山東臨淄北)刺史田楷抗擊冀州(治所在今河北臨漳西南)牧袁紹的進攻。原在公孫瓚屬下的趙雲歸屬劉備。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東征徐州(治所在今山東郯城)牧陶謙。陶謙向田楷求救,田楷便與劉備前往救援。劉備當時擁兵千餘人,陶謙又給他增兵四千,他便腕離田楷,歸屬陶謙。陶謙任命劉備為豫州(治所在今安徽毫州)刺史,屯駐小沛。興平元年(194年),陶謙病死,劉備在陶謙下屬糜竺、陳登等人的勸說下,領徐州牧。建安元年(196年),占據淮南的袁術進攻劉備,爭徐州,並勾結呂布打敗了劉備。呂布自任徐州牧,劉備投靠了曹操。
劉備隨著曹操到達許都。曹操奏表劉備為左將軍。
這時,曹操接漢獻帝到許都已經三年,朝中一些人對曹操獨攬朝政很是不滿。漢獻帝的嶽父車騎將軍董承等受漢獻帝的密詔要謀殺曹操,劉備也參與了這起謀劃。
袁術於197年在壽春(今安徽壽縣)稱帝後,不得人心,士卒散盡,不能自立。199年派出使者送帝號與堂兄袁紹,袁紹子袁譚從青州出兵迎接他。擬從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經過。曹操派劉備和朱靈等前往截擊。劉備等到達下邳時,袁術已死,朱靈等返回許都。劉備趁機殺死曹操所派的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自己還駐小沛。建安五年(200年),董承等欲誅曹操的圖謀敗露,被處死並誅三族。曹操得知劉備參與其中,決定東征劉備。
當時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曹操的部將擔心他東征之後會被袁紹襲擊後路。曹操認為袁紹見識短淺,不必有所顧忌;而劉備則是人中之傑,今天不打他,必留後患。於是東征劉備,打敗了他,並且俘虜了他的妻子,擒獲關羽。劉備逃到青州去投奔了袁譚,然後北投袁紹,逐漸收攏逃散的士卒。一個多月後,劉備想脫離袁紹,便勸說袁紹南連荊州(治所在今天湖北襄樊)牧劉表。此前袁紹曾經派人求助過劉表,共同夾擊曹操,但劉表隻是口頭同意,沒有任何行動。因此,袁紹同意,派他去荊州聯絡劉表。建安六年(201年),劉備到達了荊州,受到劉表的熱烈歡迎。劉表給他擴充軍隊,讓他駐屯在新野(今屬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