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早的南中隻有四個郡,那時南中四郡是由一些老牌世家把控著的。
後來雍闓、孟獲等人在南中起兵造反,才引得諸葛亮派兵前去平叛。幾經波折,諸葛亮采用“心戰為上”的政策最終成功的平定了南中。那一次,諸葛亮把原來的南中四郡分化瓦解調整為七個郡,並把南征將領李恢、馬忠、呂凱等人都留了下來,任命他們為各郡的太守。
這些新興勢力與南中的老牌世家也明爭暗鬥了好多年,最終才形成了一種微妙的政治平衡。
雲南郡、越嶲郡、朱提郡、建寧郡、永昌郡、牂牁郡、興古郡,看似是七個郡,其實是由各種不同的力量交織在一起形成的一張大網。
正是這種互相牽製的政治格局,才造就了南中諸郡幾十年的安定團結。
但是,這一次,李原在雲南郡搞的事情,徹底的打破了原有的勢力平衡。
不僅各個家族的實力發生了變化,這件事情還在老百姓中間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效應。
很多人拖家帶口的離開了原來的居住地前往投奔雲南郡。
這一下,很多人就都急眼了。
朱提郡,朱提城裏。
孟、朱、魯、雷、興、仇、遞、高、李共九家豪門的首領們全部都坐在了一起,商討著接下來的對策。
這些天,探子一波接一波的已經從營盤山回來了。那些傳回來的情報讓這些人對朱提城和營盤山有了一個深刻的了解。
“今天把大家叫在一起是想討論一下雲南郡的事情。”
最先開口說話的是孟家的孟旭,孟家作為朱提城第一世家,這個時代的全國硬通貨“朱提銀”的冶煉此時就操於孟家之手。而孟旭作為這次聚會的發起人,其目的就是為了維持住朱提郡目前的穩定局麵。
“唉,現在最大的影響就是人口外流的問題。再這樣發展下去,我們家的那些地都要沒有人耕種了!”
“誰說不是呢?我們那兒現在連蠻人都開始有人離開了…”
這個時代,對於統治階級來說,最寶貴的資源其實就是人口。如果人口流失嚴重,那絕對是動搖統治根基的大事。
雲南郡的大豐收在南中諸郡引起了巨大的輿論風暴。很多吃不飽飯的老百姓聽說了雲南郡的事情之後,都紛紛離開了原來的地方,要到雲南郡去種地。
對於那些窮苦的人來講,活下去才是真的。
反正到哪兒都是當牛馬,幹嘛不到一個能吃飽的地方去當牛做馬呢?
“唉,人心渙散啊,得趕緊想個對策啊!”
“要我說,人口流失並不足懼!他雲南郡能做到的,我們一樣可以做到。那個什麼曲轅犁,營盤山就有賣的,我們去買上一些回來就是了。回頭免費發給那些農戶,我就不信,他們還會跑?”
“你說的倒輕巧,買曲轅犁不要錢嗎?再說了,此風若長,以後還不知道要把什麼送出去呢!”
這些世家家主雖說都是家財萬貫,可是你讓他們拿出一點點錢來資助一下老百姓,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那你說怎麼辦?”
“這次聚會不就是為了說這個事情嘛,我要是知道,都去幹了,還來這幹嘛?”
就這樣,說話的人倒是不少,但是也沒有誰能提出個大家都滿意的說法。
“孟家主,這些年來,我們這些人都是以你馬首是瞻,我老朱是個粗人,沒那麼多想法,你拿個章程出來,我們直接照辦就是了。”
這時,朱家的家主朱常吉發話了。孟家和朱家世代聯姻,一直以來都是共同進退的盟友,關係十分緊密。朱常吉早已明白孟旭的意圖了,因此他毫不猶豫地力挺孟旭。
朱常吉的話得到了其他家主的響應,他們紛紛表示隻要能解決眼前的困局,都願意聽孟旭的。
孟旭微微一笑,說道:“多謝諸位的信任與支持。既如此,那我倒是有些主意。”
“那雲南郡能有現在的成就,其實根本原因就不在那郡守府。而是因為他們和營盤山搭上了關係。要是這樣,那我們也可以去和營盤山搞好關係啊!”
孟旭的這一番話講出,在場的人心思馬上活泛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