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有雲:“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戰爭一旦開啟,這裏麵就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誰不敢保證自己就一定是最後的勝利者。

如今這場戰爭打到這麼大規模,已經遠遠超出所有人的預期了。

有人後悔嗎?

所有的人都後悔了。

趙盤後悔了,司馬炎也後悔了。

誰也沒有想到因為一個涼州打成了國運之戰。

但是現在還能退嗎?誰也不能退!

最早偷襲涼州城的那幾個鮮卑人可能到死都沒有想到,他們隻是在涼州城裏殺了幾個人,最後竟然將幾十萬人都拉進了戰場。

為了穩妥起見,廖鵬沒有再急於進攻,而是不斷的在肅清長安周邊的小股部隊,為即將開始的大戰建立優勢。

經過一段時間的急行軍,董斌率領的五萬大軍終於趕上了廖鵬的部隊。

而陳奇率領的陌刀軍在輕騎兵的保護下,也及時的趕到了。陌刀軍作為重裝步兵,通常會給人一種行動遲緩的印象。但實際上,陌刀軍行軍全部依賴車隊。因此,他們的行軍速度並不比普通步兵慢。

晉國那邊,司馬駿馬不停蹄的往回趕。

並州的匈奴人也趕到了。

前後大約一共二十天的時間,晉軍在長安附近一共集結了十八萬人馬。其中司馬駿在涼州戰場被消耗了兩萬人,自己帶回來了的十萬步兵,兩萬騎兵。文鴦帶回來了三萬人,胡淵帶回來了一萬人。還有匈奴人劉宣帶領的兩萬騎兵。

趙盤也往這裏調動了十萬人馬,廖鵬有四萬多人的混合部隊,董斌有五萬人的混合部隊,趙越有一萬人的輕騎兵,陳奇帶了三千陌刀軍。

雙方的兵力對比有點懸殊。但其實各有各的優勢。晉軍雖然人多,全部都是疲憊之師。趙盤軍人少,但是卻是以逸待勞。

晉軍方麵由鎮西大將軍司馬駿統一指揮。

而趙盤軍這邊則是缺少一個真正的主帥。他們是以董斌軍為主,廖鵬軍為輔。趙越和陳奇則是負責收割的工具。

如果說司馬駿的軍隊像是一隻猛虎,那麼趙盤這邊的軍隊就像是一群狼。

由於晉軍有大量騎兵,董斌和廖鵬不願意被對方的騎兵攻擊到側翼。所以他們就把主戰場選擇在了長安南的一片狹長地帶裏。這裏西麵有灃水,東麵是一片山川。非常不利於騎兵的展開。即使現在是枯水期,灃水裏麵沒有什麼水了,但是河道的溝壑也能對騎兵起到一定的遲滯作用。

晉軍的營寨在北麵,從長安城南一直往南綿延了數十裏。

而趙盤軍在南麵,背靠秦嶺,占據了地勢高的優勢。

雙方的營寨貼的非常近,最近的地方相距不到十裏。

可以說,血戰一觸即發。

廖鵬首先發起了攻擊,他趁著晉軍立足未穩,直接率領著大軍朝著晉軍的營寨衝去。此時他的士氣高漲,因此他們的戰鬥力也非常強大,那些晉軍完全無法抵擋,被打得連連敗退。

廖鵬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斬敵數千人,並接連拔掉了晉軍幾十座營寨。

但這隻是這場戰鬥開始的一個畫麵。

當他的軍隊稍微顯露出體力不支的時候,文鴦就帶領著一支生力軍朝著他們殺來了。這支隊伍人數眾多,且裝備精良,氣勢上一點兒也不弱。

雙方瞬間交鋒,刀光劍影交錯,喊殺聲震天動地。

廖鵬挺槍與文鴦戰在了一起。

然而,僅僅十幾個回合之後,廖鵬便已經意識到自己絕非對方的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