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盤深知土地兼並帶來的危害,所以其他很多事情他都曾經妥協,但是唯獨這一件事,他從未讓步過。
土地兼並會導致社會矛盾激化、民不聊生,最終引發農民起義等動蕩事件。黃巾起義就是因為農民吃不飽飯了,才引發了天下大亂。
僅僅這一個舉動,趙盤就贏得了關中百姓的民心。
之後,趙盤就一直在做著善後的工作,善後,善後,再善後…
與此同時,蜀中各地的郡守以及各路將軍紛紛齊聚長安。這些人此行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說服趙盤建國稱帝。
先前他們好幾次聯合上表勸說趙盤稱帝,趙盤都是推托說是時機未到,如今連長安都打下來了,總不能還說時機未到吧。
哪個人不想當那從龍功臣啊?
十二月十二日,由霍弋帶領著文武百官捧著表文,勸說趙盤俯納群臣建議。
“大人,自黃巾之亂始,天下紛爭至今已有百年,大漢的國運在這期間數度搖搖欲墜,最終被偽晉所代,天下黎民百姓深遭戰火摧殘,民眾苦不堪言。然而,上天眷顧,讓我們有幸等來了聖人,興建百業,重振農桑,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如今,我們惟願大人能夠深思熟慮、俯納群議,不要給後人留下遺憾。請大人順應天意和民心,早日登上帝位,重整天下秩序。群臣泣血拜上!”
“是啊,大人,您有雄才大略,應該當機立斷,建立新朝,開創盛世!”
這時,董斌以及廖鵬等一眾武將也都附和道。
“大家起來吧!我的才德還很淺薄,怎麼當得起如此大任呢?”
百官跪成一片,以頭磕地,直言趙盤不答應登基他們就不起來。
趙盤沒有辦法,隻能先安慰眾人:“大家先請起來,容我再想想吧!”
結果第二天,霍弋帶著眾人又來了,還是和前一天一樣的流程,趙盤依舊沒有答應。
一連三天,群臣都來勸進。
事不過三,最後趙盤不答應都不行。眾人都認為時機都已成熟,無需再遷延時日了。
趙盤明白這已是必然趨勢了。於是他便同意了群臣的請求,並著手準備登基大典。
一個月之後,趙盤在長安登基稱帝了,國號為秦。
然後大封群臣,很多有功之臣都被任命為封疆大吏了。還有一些更有能力的人都進入了政務院。
政務院成為了新秦國的執政基礎。
但是趙盤並沒有急於去抹殺掉過去的那一套政治體係。
各個地方依然由過去的那些官員管理,政務院並不直接插手。
為了遏製那些地方政府的過度發展,趙盤大力推行減稅政策。老百姓繳稅少了,地方政府自然而然就沒有錢了。然後,趙盤又通資金劃撥的方式,由政務院提供資金給地方政府維持運轉。
這種策略不僅讓趙盤能夠更好地掌控全局,還避免了與地方政府之間的直接衝突,同時也建立了政務院的權威。
事實上,這一步棋趙盤已經謀劃了好多年了。
早在多年前,趙盤就已經在政務院中推行了全新的人才選拔製度。這個製度旨在選拔優秀、有能力的人才進入政務院工作,並通過嚴格的考核機製確保他們具備相應的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
新的選拔方式摒棄了傳統的世襲或裙帶關係,而是以個人的才能和表現為標準,使得更多的有識之士得以脫穎而出,進入政務院為國家服務。
趙盤用的都是陽謀,即使有人看破了這裏麵的道道,那也是無可奈何。
天下二分,秦得其一。
從此之後,秦晉並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