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晉國的上上下下都是一團糟,皇族和大臣們忙著爭權奪利。
大家仿佛都在等著皇帝陛下駕崩呢。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司馬炎居然挺過來了。
於是乎,朝堂上又像過去一樣和諧了。
雖然看上去一切都好,但其實,人心變了。
身為皇帝的司馬炎通過這次的大病,看穿了很多大臣的心思。
大家表麵上還和過去一樣做君臣,但是有些事情已經在悄悄的發生著改變了。
有好幾位朝廷重臣因為在司馬炎生病期間舉止失當而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司馬亮升任太尉、錄尚書事,兼任太子太傅,侍中等職。
楊駿被任命為車騎將軍,太子太保,侍中等職。
楊珧被封為尚書令。
楊濟被任命為太傅。
衛瓘告老還鄉。
張華則被貶去了幽州。
很多地方的軍政大權也都做了調整。並且又有一些司馬炎的子侄們被封為諸侯王了。
河間王司馬顒擔任北中郎將,鎮守鄴城。
齊王司馬攸的長子司馬蕤被封為遼東王,後又改封東萊王。
隴西王司馬泰出任鎮西將軍、護西戎校尉,駐守潼關一線。
劉弘出任寧朔將軍,監幽州諸軍事,領烏丸校尉,負責鎮守北方防線。
還有大量的朝廷大員都被派往了邊疆。
隨著秦國的崛起,晉國的邊境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本處於內陸地區的並州,如今卻成為了晉國與秦國接壤的前沿陣地。
這一轉變使得並州的地位變得極為重要,同時也讓這裏成為了軍事和政治活動的焦點。
然而,並州所麵臨的挑戰遠不止這些。除了與秦國接壤外,它還扮演著通往草原的重要角色。這裏還居住著一個特殊的族群:匈奴五部。
所以,匈奴人的心思又活泛起來了。
劉淵已經不止一次的來找司馬炎了,他覺得非常的委屈。在長安之戰中,他們匈奴白白犧牲了兩萬青年,到最後什麼也沒撈著。
“偉大的皇帝陛下,您不能看不見我們匈奴人的付出啊!這一次為了對付那個可惡的趙盤,我們的部族可是實打實的損失了兩萬健兒啊…”
司馬炎坐在龍椅上,麵無表情地看著劉淵。
他心裏非常清楚匈奴人的想法。
他不想給匈奴人一丁點兒補償,甚至還在想著如何繼續削弱匈奴人。畢竟,當初是匈奴人自己求著喊著要出兵的,他們的目的一點兒也不單純。
司馬炎心裏甚至有些暗爽。雖然長安的仗打輸了,但是這兩萬騎兵死的好。要不是匈奴這次陣亡了兩萬騎兵,說不定此刻他們已經割據並州自立了。
“劉愛卿,朕知道你們匈奴在這場戰爭中做出了貢獻,但戰爭就是殘酷的,總會有犧牲和損失的。這次的戰敗我們損失更嚴重,朕又該去找誰彌補損失呢?這就你帶著銀子去賭場了一樣,你不能因為賭輸了就想著讓莊家給你退錢吧?”
“陛下,我們匈奴這次參戰沒有一點私心的,完全都是為了大晉朝的利益著想的,請皇帝陛下明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