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全美罷工浪潮(1 / 2)

“約翰,我們派去榮格工廠的人被打了,個人重傷。 WwWCOM”電話裏,弗雷德告訴了約翰一個壞得不能再壞的消息。

“什麼人幹的?”

“工廠的工人,是I(產業工會聯合會)的人煽動的。“弗雷德的回答讓約翰嗅出了濃濃的陰謀的味道。

根據約翰和埃德塞爾之前的約定,弗雷德半個月前派出了一個7人組進入榮格工廠,對福特公司的生產和運行情況進行調研,以掌握設計整個供應鏈物流解決方案所需的第一手的數據。這些人都是有數學、統計學、統籌學專業背景的大學畢業生,並非汽車行業專業人士。為了方便工作,他們在公司內的身份是“一個直接向總裁負責,專門處理特別企劃的團體”,沒有任何實際的頭銜也沒有固定的工作職責。

一周前,弗雷德曾經跟約翰抱怨過,在榮格工廠裏,工人們把他們當做麻風病人一樣對待,很少有人敢接近他們,這讓他們搜集信息十分困難。當時,約翰的主要精力還在給新公司選址上,對此並沒有太在意,隻是叮囑弗雷德安撫好大家的情緒。沒想到真的出事了。

約翰推測,工廠的工人是把調研組的成員當成暗中調查工會會員的密探了。在這個時代,工廠勞資雙方矛盾衝突非常得尖銳。暗中偵查工會成員,找借口辭退他們,以破壞工會運動是很多公司慣用的做法。一線工人誰也不知道,如果在跟同事談話中偶然提到工會的話,廠方是否會以幹活低效為由把自己解雇。但榮格廠工人這次反應如此激烈,約翰認定背後一定有人在煽動指使,而且這個人十有八九就是班奈特。雖然班奈特可能還不清楚約翰和埃德塞爾的計劃,但調研組的人是通過埃德塞爾安排進去的,他肯定是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氣味,想通過這種手段試探一下。

約翰自以為已經抓住了問題的關鍵,一邊安排弗雷德做好善後,一邊開始盤算著如何找機會給班奈特一個教訓。但是,接下來幾個月生的事簡直讓他目瞪口呆,不僅讓他的所有計劃徹底泡湯,更嚴重打擊了他作為“穿越人士”的優越感和自信心。

不得不承認,約翰“穿越”到這個世界後,已經夠努力的了。他可以是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未來”信息資源了。但他還是有一個生的巨大缺陷——他前世雖然在美國生活了6年,但畢竟不是美國人,對美國的曆史並不太了解。他對當下美國社會的認知都來自於約翰本人的記憶。

所以,約翰雖然知道199-19年生的經濟危機,也知道羅斯福新政。但是他從沒聽過曆史上,美國在197年到198年還曾經出現過一次經濟危機,(之所以是經濟危機,是因為之後爆的世界大戰成功挽救了美國經濟。)更不要提197在全美爆的工人運動浪潮了。

197年美國工人運動大爆的起因,是國會在196年底通過的著名的《瓦格納勞資關係法》。這部《勞資關係法》明確規定:工人有權利組織起來進行勞資集體談判。當時,所有的雇主們都沒把這太當回事。認為這不過是控製國會的民主黨為幫助羅斯福在第二次總統競選中拉選票而采取的手段。他們都滿懷自信地等著最高法院推翻這部新法律。但是基層工人們卻歡欣鼓舞,很快產業工會聯合會(產聯)這個戰鬥力爆表的美國勞工組織就從美國勞工聯合會(勞聯)中獨立了出來,開始在全美“興風作浪”。

對於工會組織,約翰在前世知之甚少。畢竟在中國時,他對於工會的認知也就是一年組織看兩場電影,過節點糧油、水果。等到了美國,他這種明顯是來搶飯碗的外籍員工又生不招工會組織待見。所以,他在製定計劃時,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勞資問題可能帶來的影響。甚至在他忙著籌備公司的時候,壓根沒有關注過隔壁通用工司正在生的“弗林特靜坐大罷工”。如果約翰知道,通用公司的這次罷工就是因為工廠解雇了兩名汽車工人聯合會成員而引起的話,他肯定不會表現得像現在這樣輕鬆。事實上,他已經身處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汽車工人罷工浪潮中,隻是他自己並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