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沒有主動上前去結識史密斯,不隻是因為會議已經開始了,更是因為他不想讓人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WwWCOM馬歇爾參謀長的助理秘書,這在6軍參謀部裏是個比較特殊和敏感的職位。
他除了幫助馬歇爾參謀長處理一些日常的行政事務外,最重要的工作,是坐在參謀長辦公室的外間充當“擋駕人”的角色。也就是,那些想要麵見馬歇爾的人,都必須先通過他這一關。由他根據馬歇爾的日程安排來決定是否可以進去,或者何時可以進去。
約翰不想貿然上去套近乎,這很容易讓史密斯和其他人誤以為自己想以此來接近馬歇爾。自從聽史汀生叔叔了馬歇爾之前對他的“使用安排”後,約翰就在這一問題上尤為心。
歸根結底,史汀生叔叔和馬歇爾隻是盟友關係。兩人雖然在大方向上保持了一致,合作得也還算默契,但各自的利益訴求還是有差別的。約翰作為史汀生的親近晚輩,在工作上保持積極配合的態度就可以了,實在沒有必要主動往馬歇爾身邊湊,況且湊過去也沒有用。
約翰很清楚自己在參謀部裏的定位,老老實實幹自己的事。該有的待遇一樣也不會少,那些亂七八糟的事也不會牽扯到他,但想要額外的優待也是不可能的。
況且他壓根就沒想過要長期在軍界展,什麼軍銜、職務都對他沒有太大意義。還不如乘機學點東西,結交點人脈來的實在。
很快,約翰就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了6軍航空隊情報參謀對赫爾戈蘭灣空戰的情況介紹上。這場空戰的規模不大,參戰的英國轟炸機和德國戰鬥機加起來也就隻有一百架出頭,而且並沒有全部生接觸。
戰鬥的過程也不算複雜,英國皇家空軍的4架威靈頓轟炸機在一個氣十分晴朗的白從本土出,嚐試襲擊德國北部港口內的德**艦。結果在赫爾戈蘭灣上空,遭到了德國地麵防空火炮和空軍戰鬥機部隊的攔截,被揍下來了1架。德軍隻損失了架戰鬥機,沒有一枚炸彈成功落入港區。
這麼簡單的一場戰鬥有什麼好分析研究的呢?你還別,值得研究的地方還挺多。尤其對於“哈爾”、霍伊特、海伍德這些6軍航空隊的戰略轟炸派來,這次糟糕的轟炸作戰所帶了的經驗實在太寶貴了。
這些年,戰略轟炸理論已經逐漸被各國空軍所接受。“隻要大力建設負責進攻的轟炸機部隊,就能依靠轟炸迫使敵國投降”的想法不隻是在英國皇家空軍有市場,在美國6軍航空隊裏同樣擁有一批支持者。
但是理論就是理論,即使很多國家已經開始圍繞這一思路來建設和展自己的空軍。但到底實戰效果如何,誰也不知道。這次生在赫爾戈蘭灣的空戰可以是對戰略轟炸理論的一次實戰檢驗。
雖然戰果不佳,但為改進和完善戰略轟炸理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曆史上,這場規模不大的空戰,徹底改變了二戰中的戰略轟炸作戰模式,被英國和德國的官方史學家一致評為“整場戰爭中最重要的戰鬥之一”。
情報參謀介紹完情況後,會議裏就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爭論的焦點很快就集中到了密集轟炸機陣型能否僅憑度和火力突破敵方攔截的問題上。
在此之前,各國的戰略轟炸理論都存在一個漏洞,沒有認識到“轟炸機永遠都能突破防線”這個理論前提是不存在的。但生在赫爾戈蘭灣的這場空戰給他們潑了一頭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