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約翰才琢磨明白,馬歇爾當時為什麼會這麼“配合”自己,主動為他提供一個塑造自身“空降戰術專家”形象的機會。馬歇爾這是擔心他會被麥克奈爾等人忽悠了,去蹚第三集團軍的渾水呢。
約翰隻要但凡在研討會上表現得出色一點,馬歇爾就有理由將其排除在第三集團軍後勤主任的候選人名單之外了。畢竟,目前在陸軍內部,空降作戰人才可比什麼後勤專家要稀缺得多。不管今研討會的結果如何,反正空降部隊擴編都是勢在必行的,區別隻是規模大而已。到時候,把約翰往新建的空降部隊一送,誰也不出什麼。
當然了,約翰這會兒是沒有功夫細想其中原由的。在獲得了馬歇爾參謀長的許可後,他就開始向在場的諸多軍官顯擺起自己對空戰戰術的“真知灼見”了。
“空降戰術最大的意義在於,它開辟了一個全新的將兵力投放到戰場上的方式。與從陸地和海上進入戰場相比,從空中進入更有優勢,所受的束縛要素也更少。空降作戰可以避開敵人防守嚴密的防禦工事,讓那些從地理上看起來比較安全的地區變得不再安全。”
“空降部隊的作用,不僅是作為一支突擊力量,去奪占戰略要地,為後續大部隊的空中機動或地麵推進建立橋頭堡。它的存在更是一種戰略威懾,讓對方的防禦工作變得更為艱難。讓他們不得不設法分兵,去防守那些位於縱深地帶的戰略要地,從而增加敵人的機會成本。”
“我們不能僅進將空降作戰看成是一種簡單的突襲戰術,空降部隊在戰略層麵上的意義遠大於戰術層麵。空降部隊應該作為戰略部隊使用,它是戰場上的戰略機動力量,可以為整個戰局創造戰機。簡單來,空降部隊就是為了給其他軍兵種創造戰機而進行作戰。”
“所以,關於克裏特島上的這次空降作戰,我們的注意力不應該集中再德軍傘兵的慘重損失上,而應該更多地看到空降作戰所取得的閃電般的勝利。在我手上的這份報告裏,駐埃及武官邦那·費勒斯少校對克裏特島戰役有這樣一段描述,我認為總結得非常到位。”罷,約翰就大聲朗讀了報告中那段對空戰作戰的著名描述。
“戲劇性的克裏特作戰,譜寫了一首戰爭的史詩。作戰思想大膽新奇,具有很高的想像力。部隊從中歐出發,準確地開進了漏鬥型的希臘。在這裏,他們改變形式,協調力量,插上了翅膀。這次作戰具有音樂大師般的音調、旋律、和聲,五月二十日和隨後的幾裏,這支力量飛過空。其戰鬥部隊以雷鳴般的漸強音衝入克裏特上空遮蓋了一切。空降部隊通過空中得到供給和支援的情況下,在敵人麵前著陸並將其打敗,這還是曆史上的第一次……”
約翰高屋建瓴的發言,從一開始就震住了在場的所有將軍們。迄今為止,即便是最早組建傘兵部隊的德國和蘇聯,也沒有人在這麼高的層麵上總結過空降戰術的意義。約翰的“裝逼”行動,一上來就取得了絕佳的效果。
見到自己已經成功吸引了全場的注意力後,約翰又甩出了第二枚重磅炸彈。
“當然了,德國傘兵在克裏特島的作戰,也充分暴露了這一戰術的軟肋所在。我們未來在進行大規模空降作戰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空降部隊的所有先決優勢在落地的一瞬間就幾乎已經“損耗殆盡”了。除了擁有“身處戰略要地”這一有利條件外,深入敵人後方的空降部隊幾乎沒有什麼優勢可言。而且這一僅有的有利條件,也不是屬於空降部隊本身,而是屬於整個空降行動執行方的戰役集群的。所以,空降部隊在落地後,實際上是相對弱勢的一方。”
“其次,空降兵部隊存在著陸點自然散布大,集結困難等問題,更重要的是,他們缺乏重武器,更缺乏攻堅能力和持久作戰能力。在有限的自持時間內,通常也就是到5,如果沒有得到後續地麵部隊的策應,那麼其結果就隻能是英雄斷腕,化為一場悲劇。德國第7傘兵師在戰役頭幾的遭遇已經充分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