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昭公子的話一出口,宴會的熱鬧瞬間冷卻下來,大家都聽了賞樂飲酒,全都看著臉色不好的子楚和嬴政父子,楚國上卿當即出席上前給楚昭公子圓話,說道:“秦王,昭公子是聽聞大秦天女雖是稚齡,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古今,不僅能預言地動,又可點蝗成蝦,心有仰慕。而這次臣等出使大秦,也是有一事想告知秦王。岐地有一民發現了大周傳朝司鼎,這消息可是我王剛得知,便讓臣等出使後告知秦王。”
聽到大周傳朝司鼎,子楚的眼睛亮了一下,不過他可不相信楚王會這麼好心,特意告訴他大周傳朝司鼎的下落,不過聽這上卿所說,想來楚王隻是發現了司鼎,並沒有得到這個鼎。
想到這層,子楚心情大好,問道那上卿,“不知楚王欲意何為?”
“回稟秦王,我王聽說大秦天女有才德,想讓天女與大楚博學之人一起前往岐地解司鼎銘文,王上說了,若是貴國天女先解得銘文,司鼎便歸大秦所有。”那上卿說道。
“解司鼎銘文?”子楚望向那個上卿,示意他說清楚。
“秦王,大周傳朝司鼎並不能搬走,除非解除司鼎上的銘文,方可移動司鼎,否則,動鼎者自亡。”上卿說道,他知道大周傳朝司鼎對各國的吸引力,這次來秦請大秦天女前往岐地解銘文,同時,大楚也從趙,魏,韓,齊,燕請了這幾國的博學之人,就看到時候哪國率先解得銘文,讓司鼎可移,到時候楚國自有打算能得到司鼎。
子楚雖然知道楚國沒有那麼好心,誰先解得銘文就得到司鼎,但是這個誘惑太大了。周朝因傳朝司鼎立,又因遺失司鼎,最終式微名存實亡。而大秦與周朝傳朝司鼎也息息相關,更有先武王因野心想染指傳朝司鼎,最終舉鼎重傷而亡,後才傳位他的祖父昭襄王。不管是哪國,問鼎得天下,都是唯一的目標。
嬴政看著父王臉色,就知道父王心動了。他已經詳知各國史誌,周朝更不在話下,也知道傳朝司鼎的意義,得到了,就意味著得到天下的象征。他想得到,但楚國想讓天女前往岐地解銘文,又為何不可能是個陷阱,“岐地司鼎不知真假,這個消息是大楚傳出來的,上卿又該怎麼證明你的話是真的呢?”
“太子殿下,臣不敢拿傳朝司鼎妄言,若大秦不信,可派人前往岐地查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待知道臣所言為真,大秦便可讓天女前往岐地解銘文為大秦爭鼎。”上卿說道。
楚昭公子看到嬴政在思考的樣子,嘴角一撇,說道:“大秦太子莫不是膽小?大楚可不像大秦,不會無中生有。”楚昭公子話裏的意思自然是指秦國陷害楚國行刺嬴政的事。
“公子昭如今也隻能逞口舌之利,不過爾爾。”嬴政連白眼都懶得賞他一個,就算再不滿大秦仗勢讓楚國吃下的悶虧,楚昭公子還不是帶著十萬石糧食出使大秦?如今也隻剩下口頭上看能不能占便宜了。
昭公子被嬴政這麼說,噎得都要翻白眼了,可是又不能當場發脾氣,又因為之前嬴政一言不合拔劍相向讓他有所顧忌,隻能在上卿遞過來的台階主動爬下,不再招惹嬴政。
隻見楚國上卿說道:“秦王,我王已讓臣將司鼎之事告知,不知秦王有何打算?”
在場的秦朝大臣聽到上卿所說的司鼎的事都已經意動,全看著子楚,讓他下令,也沒人在乎楚昭公子說的那些挑釁的話,反正太子也不會吃虧。呂不韋率先說道:“王上,確可派人前往岐地查看,若司鼎之事為真,那請天女前往解銘文,能得到大周傳朝司鼎,那是再好不過了。想來,楚國也不敢在這事上誆騙大秦。”
呂不韋說這話的時候理直氣壯,楚國剛吃敗仗,又被坑了十萬石糧食,有傷元氣,就算是想要耍滑頭,也要掂量一下是不是能夠挑釁大秦。
“王上,確實可行。”又一大臣附議。
廷宴已經從宴會轉向了政事,開始對周朝司鼎議論紛紛。
因為楚國來使,我總算找到了機會去見明林宦者。明林宦者一般是不隨秦王子楚出現的,隻隱在大正宮,他聽得阿月傳的信,我要見他後,便應了讓阿月傳話給我。我見到明林宦者的時候,他還是跟往常那樣精神奕奕的樣子,已經六十多歲的人了,一點都沒有這個時代那些老人那種古態龍鍾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