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坐騎欺仙女(4)(2 / 3)

而論起一切法寶本源,其實也是主人造化與其相連,才能禦使得動。地藏這一杖指在藥壺上,卻和王禺的斬神圈有同源之妙,從此之後,這藥壺便不再是藥師佛專屬法寶,單看以後誰能得了將其煉化了。

九靈元聖脫了此厄,心中又驚又怒,他雖有複仇之念,但麒麟尚在七佛聯手下重傷,自己又怎敢上前,於是抱著麒麟退到後土身邊。

之前場中激戰雖酣,卻大都將目光集中在這藥壺上,見這場風波消弭於無形,不覺卻都住了手。大禹道:“如來,你今日非要魚死網破嗎?”

如來看了看眼前態勢,麒麟雖受重創,但地藏、後土、大禹、後羿,金火木三位上古大神尚毫發無損,自己這邊人雖多些,要將這幾人留下卻是萬萬不能了。

如來躍出藥師七佛陣法,道:“今日之事,豈能如此善罷甘休!”

大禹道:“你待如何?”

如來道:“將金剛不壞佛與知客佛還回靈山,我便不再追究。”

大禹看了看麒麟,點頭道:“此事容易,我回齊天嶺便將這兩人放了。”

如來又道:“汝等已近朱紫國,莫再貪心西進了!”

大禹道:“此事也不難,齊天嶺與西天,今後便以朱紫國為界!”

如來點點頭道:“藥壺拿來!”

九靈元聖狠狠地看著如來,如來也不看他,隻伸手朝向大禹,大禹取過藥壺,擲給如來。如來道:“汝等若再西進,莫怪我佛法無情!”

大禹一言不發,揮揮手將眾人召在一起,駕雲離了靈山。如來看看靈山之上一片狼藉,心中實是惱火萬分,但情勢所迫,最厲害的燃燈又偏偏不出手,他又能奈何?

好在金頂雖毀,但在眾佛法力之下,片刻便恢複原樣,大雄寶殿一如往日之新,但今日一戰,卻在靈山諸佛、羅漢金剛心中積下了一片陰雲。

一切修葺功夫做完,如來來在藥師殿,藥師佛正端坐蓮台,怔怔看著麵前的藥壺發呆。如來走進來道:“善惡杖有造化之力,這藥壺要耗一番功夫重煉了。”

藥師佛見如來進來,起身施禮,重又坐下道:“為何不喚毗盧屍佛?”

如來道:“今日一戰,或許注定無勝無敗之局。”

藥師佛想想道:“佛祖是說……燃燈?”

如來點點頭道:“他若願佛門勝,早該出手。他不出手,便存了說和之意。”

藥師佛道:“與其叫他充和事佬,還莫如佛祖自行息事寧人。”

如來道:“地藏,真是頗出我意外。”

藥師佛道:“經此一次,他也不會再來尋麻煩了。”

如來緩緩搖頭,自言自語道:“善惡杖,該如何奪過來呢?”

悟空回了取經隊伍中,一路平平安安往西行來,不覺經夏曆冬,早過了齊天嶺地界。行至本缽國時,悟空不由得想起佛教滅國之事,長歎口氣。

唐僧問道:“悟空因何而歎?”

悟空道:“年複一年,日複一日,還不知是個怎樣的結局。”

唐僧道:“取了真經,自然知道結局。”

悟空見唐僧過了齊天嶺,又還複往日篤念,也不知他是真的誌在取經還是作偽,便道:“真經之中,不知幾多真、幾多假呢。”

唐僧詫道:“你胡說什麼,真經自然是真,怎麼會有假?”

悟空道:“師父,我始終心存一念,若佛祖隨意拿幾卷經文給你,你又怎能知道?”

唐僧一怔,道:“佛祖見我等堅持篤信、修持正法,自然不會哄我。”

悟空笑道:“但願如師父所言。”他心裏卻道,這場取經,也不知如來要的是結果,還是這個過程,或者兩者都要?

不覺間春深花放,眾人行到了稀柿溝,唐僧歎道:“好一處奇景,你看路旁柿花,竟如霜雪般濃重。”悟空暗道,年前還不是這般模樣呢,那紅鱗巨蟒倒也做了件好事,免去我等遭惡臭之苦。

八百裏稀柿溝行了好久,所幸有平坦大道可走,過了稀柿溝,又行幾日,又值炎天,兩路綠楊藏乳燕,行人避暑輕搖扇。

悟空起身探路,片刻落下道:“師父,前麵一座大城。”

唐僧喜道:“許久不見城池,想是離西天又近了許多。”

悟空道:“一步更比一步近,總之十萬八千裏,一步也落不下。”

唐僧道:“你越近越打退堂鼓,那城池是何去處?”

悟空道:“城頭一杆杏黃旗,上寫朱紫國三字。”

唐僧又喜道:“好好,既是國度,便應倒換關文了。”

不多時,眾人行至城門,下馬過橋,一會兒工夫尋到了館驛,這處館驛名叫“會同所”,進去安頓好了,悟空便引著唐僧要上朝來見帝王,隻想倒換了關文,早日西去。

行在街市之上,悟空眼睛尖,忽見一群百姓圍在一張皇榜前指指點點。他湊過去一看,那榜上寫道:“朕西牛賀洲朱紫國王,自立業以來,四方平服,百姓清安。近因國事不祥,沉屙伏枕……”

悟空將後麵草草看了,心中大為疑惑,自己記得清楚,朱紫國有一個金聖宮娘娘,被觀音坐騎金毛犼擄去做了壓寨夫人。而此際觀音絕不會再阻取經事,這個國王,怎麼還病著呢?

提起這一樁公案,卻頗多可玩味之處,《西遊記》中,悟空後來尋見觀音菩薩,才知道起因乃是朱紫國國王射傷雌雄孔雀,惹怒了西天孔雀大明王菩薩,故而叫他拆鳳三年的。而金聖宮娘娘無非凡人國度一個嬪妃,卻能得紫陽真人相助,給披了件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