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絲洞
朱紫國朝堂上,國王將楊戩給他的仙丹服下,少停,便覺肚中隆隆作響,便起身離席轉到後麵去。大約半個時辰方回,這顆丹雖不是什麼好丹,但醫治他一個凡人之體也綽綽有餘,再回來時,神色已好了許多。
國王始見神仙之力,心中大為驚駭,對唐僧說話也客氣了許多。二人又談了會兒佛家法門,隻見悟空從空中落下,手中提著幾個病怏怏的宮女。
國王仍是心憂金聖宮娘娘,卻不敢直接相問,還是唐僧問道:“悟空,可降住妖怪了?”
悟空道:“那是自然!”
唐僧指著地上宮女,又問:“哪個是金聖宮娘娘?”
悟空道:“這幾個都不是,金聖宮娘娘福緣深厚,已被神仙收為弟子,修長生之道去了!”
國王聞聽此言,透心兒一般涼到了底,坐在龍椅上身子晃了幾晃。悟空見這國王便心生厭惡,家中已有了兩個仙女還不知足,真是好色之心無止無休,便對唐僧道:“師父,早回驛館歇息吧。”
二人與那國王告辭,國王仍是渾渾噩噩,悟空哪裏管他,反正通關文牒事畢,便拉著唐僧出了金殿。
回到驛館歇了一日,四人起身又往西去。剛出城門,後麵便有一哨人馬追來,悟空暗道,莫不是這國王未得金聖宮娘娘,要遷怒於我?
隻見那國王坐在車鑾之上,到了近前,下來與悟空施禮道:“寡人已想通了,我與金聖宮娘娘既是有緣無分,牽掛也是枉然,昨日恍惚之間,還未謝過仙長降妖怪、救宮女的恩德,勿怪勿怪。”
悟空點點頭,國王一夜間能想通這事,還算明幾分事理。
國王吩咐手下官員捧出十數個銅盤來,上呈金銀塊錠千兩,又有許多綾羅綢緞衣飾,唐僧自然固辭不受,費了好一番話才脫身西去。
四人行了一陣,見離了朱紫國都城,唐僧喜道:“這又是一樁善事,悟空功德不小。”悟空道:“師父,我倒寧願不做這般善事。”
唐僧道:“為何這麼說話?”
悟空道:“許多事隻因存了惡根,我將這惡根除了,僅是不惡而已,又是什麼善?若天地間再無惡容身之所,那便善惡全無,豈不太平?”
唐僧道:“悟空言之差矣,人有貪惡因果債,債罰不消存惡根。你除了惡根,消了債罰,他日再論因果,自然免了許多罪孽,這怎不是善?”
悟空想想,忽道:“師父,因果由何人來斷?”
唐僧一怔,眼中一道慌亂之色並未逃過悟空的目光,唐僧鎮定道:“心念一定,因緣即生,到時自然有人來了結果報,這是逃不過去的。”
悟空緊追不舍,問道:“了結果報的又是何人?”
唐僧笑道:“朱紫國中,便是你來了斷此事,你還來問我?”
悟空道:“我問的不是此時此刻。”
唐僧道:“此時此刻,便是時時刻刻!”說完一揚鞭,催馬便向前奔去。
悟空撓撓腦袋,唐僧這算什麼回答,是語焉不詳還是暗藏機鋒呢,他定是知道些什麼,隻是還不願和自己講。唐僧或許醒了,但一定不知自己便是造化神猿,否則怎麼會對自己也存戒心。
正在此時,忽聞空中傳來一聲喝:“事已諧!”
烏平喝問道:“誰!”
悟空卻聽了出來,正是二郎神楊戩,看來兜率宮一行暢通無阻,已將那東西交在老君手上了。老君自然能看懂那石片所刻圖案的含義,便是用陰陽神猿一事策反觀音,就看他如何施展機謀了。
取經一眾一路西進,也不知過了多少山原水道,這一路上走得平平安安,悟空見索性無事,每到入夜便靜坐練功,靜靜體悟那幾顆蟠桃給他帶來的造化。
混元道果旋轉依舊,那兩片黑白葉子隨之而動,悟空每每長久內視,便不自禁自這兩片旋轉的葉子中看出一幅太極圖案來。他能感覺得到,這兩片葉子看似實質,其實卻如霧氣一般懸空凝結,而混元道果每轉一次,葉子便有極其細微的變化,悟空隱隱覺得,待到黑白兩枚葉片凝實,恐怕便是成聖之日了。
不覺間秋去冬殘,又值春光明媚。師徒們一邊行路,一邊看山觀景,正走著,忽見前麵現出一座庵林來。
唐僧下了馬,道:“既看見莊院,必有人居住,今日便去那裏化齋如何?”
悟空道:“待我先探探虛實。”悟空到高處,隻放眼一望,心中便知底細,原來到了盤絲洞了。既然明知有妖,自然不能叫唐僧犯險。
悟空落下道:“師父,這處人家不是好去處,還是往前走走吧!”
唐僧道:“你看那莊院旁古樹森齊,流水長溪,茅屋清雅比仙庵,蓬窗明淨勝道院,怎麼會有什麼妖怪?”
悟空笑道:“師父,你那眼睛隻能看佛經,論起看妖怪,自然不如我老孫。”
唐僧道:“這倒說的也是,旁日裏都是你降妖除魔,自然看得準,不過今日我還是不十分信。都說妖怪喜居深山陰暗之處,這朗朗青天,彤彤紅日,一派清明景象,若真有妖怪,豈不大煞風景?”
悟空道:“既然師父不信,那便著悟慧去化齋試試,如何?”
唐僧想想道:“如此甚好,權當為為師解了心疑。”
悟空擺擺手叫悟慧過來,道:“師弟,你去化些齋飯,如何?”
悟慧看看悟空叫他“師弟”時擠眉弄眼模樣,忍不住笑道:“師兄放心,我去去便回!”悟慧拿著紫金缽盂向莊院步去,悟空在後麵喝道:“小心些!”
悟慧道:“曉得!”
悟空又補了一句:“莫失了缽盂!”
唐僧道:“不掛念你師弟,倒擔心那身外之物。”
悟空笑道:“玩笑玩笑!”
悟慧心中存了提防,來在莊院前,隻見正屋窗前坐著幾個女子,都在那裏做些女紅,悟慧遠遠見了,心中暗道,這家也沒個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