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族天下之擊壤歌(1)(1 / 1)

帝嚳逝世之後,他的親生兒子帝摯順利接班。

一說起上古的君位傳承,很多人馬上想到的就是“禪讓”二字。隨後再感慨一番:看看古代人的那個道德水平,高啊!看看古代人的政治覺悟,高啊!

其實呢,沒這回事。

應該說,這時候沒人跳出來提禪讓這個事,絕對不是因為帝摯的能力。他要是有能力的話,也不會僅僅在位九年就被帝堯取而代之。

當然了,也不會是因為大家愛戴老領導,而愛屋及烏地認同了小領導帝摯。

政治,是從來不談感情的。談感情的人,也不配談政治。

帝摯之所以得以順利接班,無他,原因隻有一個--

帝嚳事前的工作做得太好了。

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要知道,在上古時代,禪讓都已經成為一種慣性了。如果帝嚳突然告訴大家這一回不禪讓了,所引起的政治反彈肯定是很大的。

我們知道,禪讓這一政治製度,乃是建立在幾個大氏族勢力都差不多的基礎上,當其中一族獨大了之後,這個政治製度就沒意義了。

我是老大,我一個人就能搞定你們,那就別唧唧歪歪了。

也就是說,在帝嚳的統治之下,沒有一個氏族有能力挑戰黃帝一族的威權,於是黃帝王朝的權力遂得以平穩交接。

帝嚳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

設立五大行省,分了各大族的權。這是其一。

扶植帝摯母家鄒屠氏的勢力,一口氣認了常儀(常羲)所生的八個兒子,並讓常儀主持了占月工作。這八個兒子每人都有自己封地,則帝摯也就不那麼孤單了。這是其二。

下令羿組建強弓兵團。這是其三。

那麼,帝嚳這些事前工作是不是做得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