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夜話(1 / 2)

張可很是不習慣訓斥人的角色,以前當兵的時候一開始是新兵蛋子,隻有被老兵,被班長訓斥的時候,自己隻能是一個反抗的角色,後來是特種兵,自己依然是新兵蛋子,隻有被老隊員欺負的時候,反抗都有點吃力了。訓斥人的活幹得少,看得多,真正幹起來反倒是沒有多少威嚴,也幸好自己早就在吳迪這個小夥伴心中樹立起了威信,在吳迪的保證之下,張可也就沒有了說下去的心情。

當篝火亮起來的時候,張可自己一個人坐在外麵,幾天的長途跋涉讓人身心疲憊,就連阿黃都被張可強行塞進帳篷,無聊的撥動著篝火,順手將自己路上采到的鬆子放在火上慢慢的烤,作為晚上的加餐。

當烤鬆子的香味愈加濃鬱,張可食欲大開的時候,孫思邈便從帳篷裏鑽了出來,這幾天一直是這樣,兩個人用石頭砸開鬆子,美美的品嚐著成熟的果仁,之後張可回去睡覺,而孫思邈繼續麵對著長夜,直到黎明。

孫思邈有話要說,這一點張可早就看出來了,老道士藏不住話,這幾天下來算是將孫思邈的性格了解了一些,張可覺得孫思邈就算是自己不問,也會主動告訴自己的。

“小可,不知道你師傅是怎樣看待我大唐的?”

“師傅與小子進入深山的時候,天下還戰亂不堪,之後師傅去世了,自然不知道大唐的消息,不過師父倒是說過,不管誰做的皇帝也好,隻盼望天下太平。”

“是呀,老道經曆過隋朝的盛世,也見證了他的衰敗,興衰之間不過短短短短十年之間,之後便是連綿的征戰,大唐怎樣我不知道,隻願這太平能夠久一點,百姓也好少受點罪。”老道士的願望估計是實現不了了,根據張可有限的曆史知識,也知道大唐初期戰爭之多,對內有玄武門之變,有各種形式的早飯,對外有突厥,有吐蕃,西域,高麗,幾乎貞觀之治便是建立在將士們的赫赫戰功之上的。

不能說出來,預測未來是道士要幹的事,還是讓給袁天罡在曆史上出鏡的機會吧,隻好順著孫思邈接著說“道長說的是,你看著曆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更迭,且不說時好時壞,隻是我中原的同胞早已飽受戰爭之苦,還是太平的好。”

“那你是怎樣看待我大唐的?”

“小子以為,大唐畢竟是曆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小子萬幸沒有經曆過朝代更迭之苦,沒有遭受過異族侵奪的苦難,所以小子準備好好的見證一番我大唐的盛世,看看這天下究竟是何等的風流。”

“好,那你可願意跟我回長安?”

“回長安是小子初上的夢想,隻是剛出山時土豆便已發芽,須得早點種下,不得已之下隻好暫住於白沙寨,土豆長好了再走。”

“是呀,這等好糧食是得趕緊推廣開來,等回長安之後,老道親自幫你引薦,說什麼也要將這等好糧食種滿我大唐。”

“道長要帶小子回去自然是件好事,知識可否提前跟小子說說長安的事,小子和師傅久居深山,也不知道外麵是什麼樣了。”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也好,這就給你好好說道說道,也讓你早點有個準備,你要知道什麼?”

“小子想知道長安的風土人情,想知道唐朝的文臣是何等的謀略無雙,想知道武將是戈登的勇猛無敵。”

“你問的這些可是一時說不完的,我大唐是打出來的,猛將如雲,文臣也是數不勝數,老道接觸的並不是很多,也就挑一些老道比較熟悉的跟你說說。”

“我大唐當今的皇帝是李淵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七歲襲封唐國公。開皇中,曆任譙、隴、岐三州刺史,隋煬帝即位後,李淵又曆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太守。後被召為殿內少監,又升衛尉少卿。大業十一年,李淵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大業十三年,又拜太原留守。隋末的時候,李淵觀天下大勢,乘機起兵攻占長安,最終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禪讓稱帝。”

“他最傑出的兒子有兩個,大兒子李建成,在李淵為起兵的時候便招兵買馬,其為人直率,寬簡,仁厚,很有才能,端的是一時人傑。”這個和隋唐演義中有點不一樣,張可覺得有必要相信孫思邈所說的,畢竟他自己也沒有讀過正史。

“還有就是他的二兒子秦王李世民,李世民為我大唐的平定裏下了赫赫戰功,天策府人才濟濟,老道倒是沒有見過,不過想必也是出類拔萃之輩。隻是一個皇帝有兩個優秀的孩子,老道不但不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反而為此甚是憂慮,隻盼著不會有兄弟鬩牆的事情發生。”也不知道是不是道士都會預測,估計玄武門事變也就在幾年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