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皇帝成為皇帝(1 / 1)

在九州分崩離析之後,中原先後曆經士族,豪門,皇權幾個階段。

最初的士族是由各個部落氏族演化而來,最後一任人皇挖斷登天峰,離奇消失。

九州人皇血脈斷絕,隨後九州隨之分裂,皇朝林立,然而皇朝的“皇”卻得不到他們寄希望的權利,而是被勢力強大的士族所掌握。

後來皇帝不甘心做個傀儡,於是扶持朝中大臣成為貴族,對抗士族。

起先所謂貴族根本不是士族一合之敵,但他們身後站著皇朝名義上的主人,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貴族階層慢慢站住了腳跟。

於是舊派士族和新興貴族持續了千年的對抗,在對抗中,貴族發現皇帝並不能給他們任何幫助,反而讓他們在和士族的鬥爭中一直處於下風。

漸漸的,貴族遠離了皇帝,慢慢演變成了不同的豪門,沒有了皇帝的限製,由貴族轉化而來的豪門逐漸占據上風。

最後士族在長達幾千年的鬥爭中落敗,被豪門和皇帝聯合清算,從此一蹶不振,慢慢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

在消滅了士族的勢力後,豪門已經完全脫離了皇帝的掌控,開始把持朝政,禍亂朝綱,甚至比士族更加變本加厲。

史書記載,三千年前有中原小國,蔡國豪門公子看上了蔡國的皇後,竟然直接進宮強搶回家,揉虐致死,蔡國國君得知,直接氣的吐血,當場暴斃。

而後豪門竟然直接選定國君,完全由自己做主。

酒劍詩人李浮白得知此時也是極為不屑,甚至表示,“木老德亦熟,吾言豈荒唐”。

相較於士族,豪門所做所為直接動搖了國本,傷國傷民。

有史記載,中原因豪門而爆發過一場持續三十年的起義,人族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內亂,浮屍遍地,豺狼虎豹啃食屍體。

有隱晦記載,在這三十年間,發生過很多極度超乎人族常理的現象,不過因為史料不全,所以無從得知具體情況。

待平定起義後,中原迎來了繼九州分裂後的統一帝國,大商建立。

由於豪門在起義中遭到重創,也失去了往日的影響力,加之皇帝有意打壓,更加衰退,但忌憚豪門大族幾千年來積攢的力量,皇帝並未直接清除豪門,而是一直采取壓製的手段。

自此中原統治階層完成最後的轉變,曆經無數歲月,皇帝終於第一次掌握了完整的權力。

拿到權利的皇帝自然不想放手,於是開始仿造人皇建立的仙樓,創立了類似的機構,用於幫助皇帝監視豪門貴族,朝中大臣,以及大事天下動向。

如此建立直屬機構,曆代皇帝都會如此。

但奇怪的是,這些皇帝直屬勢力始終壯大不了。為此皇帝開始組建親軍,自此國家兵權全部掌握在皇帝手裏,原先掌控兵權的機構直接被皇帝取締。

建立了一套穩固的新政體係,皇權被牢牢地掌控在皇帝手裏。

基於皇權穩固,朝廷開始著手解決天下民生,中原開始逐漸恢複。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中原皇朝強盛起來,開始大規模組建軍隊,秣兵厲馬,準備奪取九州其餘的四州。

然而中原的皇帝過於自信了,中原雖然富足了,但遠遠不能支撐大規模對外用兵,何況是多線作戰。

很快中原皇朝開始頹敗,並非敗在敵人手裏,而是軍隊糧草輜重根本無法保證。

雖然軍隊勝多敗少,甚至於一個國號殷的皇朝,一度奪回三州之地,奈何朝廷再無財力支撐如此龐大規模的戰爭。

很快,四州殘餘勢力彙聚反撲,殷舉八十萬大軍於山海關阻擋,最後殷大敗,還差點丟失五州之地。

在經曆多個皇朝對外用兵之後,中原好不容易恢複起來 就再次衰敗,而且陷入了嚴重的人口危機。

一個個皇朝的選擇退兵,一位位心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仰天長歎,“天何不興我九州”。

長時間的戰爭,使得四州之地也建立起了穩固的政權,一個個王朝拔地而起。

此時中原以無力北望雄關,隻得退守各個關口,麵對敵人的入侵騷擾,也無力應對。

此刻九州的千瘡百孔,尤其以中原為最,往後的中原皇朝隻得依靠山海關等雄關勉強抵擋。

李浮白有詩曰,

“夏時明月殷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