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劉老實的出身(2 / 2)

聽到聲音,他轉過身看了一眼,又回過身,邊整理花草邊說道:“老實,回來了,菜都買好了?”

“都買齊了。”劉老實恭敬的回答。

父親轉過身扶了一下老花鏡點點頭說道:“恩,你媽把熬好粥了,你先進去吃吧。”

老實答應了一聲,忙拎著手上的油條包子進了屋。

劉父這又轉過身,擰開花台邊的小廣播,聽著裏麵的戲曲,又低身打理起盆栽來。

劉老實的父親名叫劉德厚,也是一名廚師,要說他老劉家的傳承可不一般,那可是世代傳承。

據說,他們祖上有在清朝禦膳房裏掌過勺的師傅,後來清政府滅亡,這位師傅流落民間,靠著自己的手藝也算衣食無憂,這人便是劉老實的太爺爺。

但天有不測風雲,清朝滅亡後,整個國家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在這光景裏,哪怕你有天大的本事和手藝,也隻能落得個隨波逐流。

舉家逃亡的時候,劉老實的太爺爺被征為了隨軍廚子,專門給軍官,一家人也因為這層關係,暫時安定了下來。

後來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中國不久又陷入了內戰,太爺爺壽終正寢。

劉老實的爺爺子承父業,跟著的軍隊四處轉戰,後被黨的軍隊俘虜。

因為隻是一個隨軍廚子,便被遣返,分配到了昆山的小武村重新開始生活。

以前的人,重男輕女,劉德厚上麵還有兩個姐姐,她娘一直到了35歲才好不容易把他生出來,在那個年代,已經算是相當高齡的產婦了。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父親死後,劉德厚獨自撐起家庭,和很多人一樣在家務農。

後來鄉間傳聞他做飯好吃,劉德厚便被村裏的公社主任叫去做大鍋飯。

挖大河,修路,劉德厚跟著大隊的工程隊任勞任怨。

幾年之後,十裏八鄉都傳聞小武村工程隊有個做飯超好吃的廚子。

後來,村裏的工程完結後,嘴饞的公社主任便把劉德厚安排進了公社食堂,專門給幾個幹部開小灶,這份工作在當時食物匱乏的年代可是非常吃香。

1976年,周圍的事物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作為鎮裏的試點經濟區,小武村興建了當地的第一家國有紡織廠。

原公社副主任做上了廠長的位置,將劉德厚帶進了企業,當上了廠招待食堂的掌勺人。

這一年,他已經30多歲,才剛剛認識了劉老實的母親,沈紅。

在那個年代,談戀愛是要看出身,看個人成分的,作為曾經的黑五類,劉德厚雖然條件一直不錯,也鮮有人問津。

直到他結識了現在的妻子,終身大事才塵埃落定。

所以,一直到了八十年代初,劉老實才姍姍來遲,誕生在了這個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