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蘭徹斯特(1 / 2)

(一)

早在九一八之後,國民政府就一直在做打日本的準備,而且老蔣請了英國、美國、德國等軍事顧問,對中日軍隊的戰鬥力用蘭徹斯特方程進行了推演。

軍官俱樂部裏,講述這一方程的是一個上校軍官,年紀不大,隻有二十八九歲的樣子。

“國軍1個標準師按33製編組計算,1個師3個步兵團,1個炮兵營,3個步兵團9營27連81排,243個班,每個班的標準人數是11個人,2673個步兵,1個炮營75mm山炮12門,這2673名步兵與12門山炮實際就是國軍1個師的主體戰鬥兵力。”

“按照一種計算標準,1門炮具有100個步兵的威力,1輛坦克也具備100個步兵的威力,1個騎兵和迫擊炮擲彈筒等特殊兵種具備2個步兵戰力計算,則國軍1個師總戰力合計為145。”

彭小文不由得點點頭,這個數據真實合理,跟老蔣那些軍事顧問做出來的統計一個戰鬥力指標都不差,隻是不知道這個年輕的上校是故意顯擺,還是“奉旨泄密”。

(二)

軍官俱樂部在小禮堂裏,確實經過改造了,有美國水兵酒吧的風範,彭小文叫了一杯熱咖啡,繼續聽這個年輕的上校往下講。

“日軍是4單位師團,每個師團下轄2個旅團,每個旅團4個聯隊16個大隊64個中隊256個小隊1024個分隊,步兵數量高達11264名,總戰鬥兵力22000人,僅依靠數量戰力基數就已經達到了421!”

彭小文想了一下,1937年的日本師團的確是這位軍官講的44製,每個小隊4個分隊,他所講的11264名步兵,是把分隊裏麵的擲彈筒兵、小隊屬迫擊炮兵都作為其它戰鬥兵種進行計算的,的確,日軍還有火焰噴射器兵等特殊兵種,這種計算方式挺有道理。

(三)

“炮兵方麵日軍為1個炮兵聯隊,48門150~75mm榴彈炮或野山炮,快速裝甲偵察搜索部隊,以24輛坦克或裝甲車為基礎,另有乘馬騎兵或乘車步兵2個中隊,而國軍的師無這樣的單位。僅僅從數量計算上看,日軍1個師團總戰力則為640,相差7倍。”

“也就是說,不要總是一說日軍一個師團就認為跟我們的一個師差不多少,差別實在是大了去了!”

彭小文扭頭環視了一圈整個俱樂部裏座著的人,最低軍銜的是上尉,七八個人,然後少校有那麼十幾個,聽的都很認真。

中校和上校大約有四五個彭小文隻是掃了一眼沒仔細統計,要是中校和上校都不知道蘭徹斯特,不知道國軍一個師和日軍一個師團的蘭徹斯特戰鬥力指標差距,那肯定不可能是中央軍。

所以彭小文認為這個年輕的上校應該是有什麼話要說,那就繼續聽聽,反正自己這趟穿越經曆的複雜事情已經不少了,再多點也無妨,虱子多了不癢!

(四)

“從武器性能方麵,國軍的步槍準確射程為200米,日軍步槍準確射程400米,也就是說,國軍用普通步槍的狙擊手隻能準確射擊200~250米距離目標,而日軍普通射手就能準確射擊300米距離上的目標!”

“擲彈筒與輕機槍的密度,日軍超過國軍1倍,武器效能方麵實際相差4倍,同樣數量,同樣素質的士兵,交戰使用國軍武器與使用日軍武器,保守估計損失比為4比1,也就是說1個日軍具備4個國軍的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