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心急如焚(1 / 2)

(一)

9月23日,總指揮部總結野戰醫院戰術研究室的結論,三天之內,劉行將成為日軍進攻的焦點。

彭小文根據戰場形勢判斷,日軍突破狄涇河防線隻是時間問題,快的話一天,即使我軍拿人命去填,最多也就是堅守三天,因此必然要考慮下一個攻防焦點。

突破狄涇河防線之後日軍有兩個選擇,要麼向西進攻廣福,要麼南下直取大場,攻占上海。無論哪個方向,均要通過劉行,因此劉行成為中日兩軍攻防的焦點。

認為劉行將是淞滬戰場左翼一個具有重要價值的樞紐地帶,是日軍主攻方向,日軍必沿此地經唐橋鎮,攻取大場,而決不會由劉行到廣福。

因為日軍作戰,向來利用公路,如果脫離公路,其炮兵及機械化部隊,即不易活動,無由發揮其優越裝備之特長。

顧家鎮至大場有良好的公路,可以利用,而劉行至廣福後,便沒有公路了,此為在地形上判斷的一點。

其次在心理上判斷敵人急欲解決者,就是想從大場,至第9集團軍後方,迫使第9集團軍脫離上海。根據此兩點理由,從地理和戰略態勢來看,從劉行南下攻大場最容易實現快速解決上海的目的。是日軍首選方向。

這個方向與炮兵總指揮鄒作華的提議不謀而合,彭小文不禁汗顏,這本來就是鄒總指揮想到的,隻是曆史上這是個被老蔣險些忽略的提案!

這次沒有忽略!老蔣將8師、9師、稅警總團調到了狄涇河防線,把15師、16師、77師和57師四個師擺放到了劉行一線!

一次性又投入了將近7個師的兵力,老蔣每簽發一張調兵的命令心裏就哆嗦一下,那一筆下去,又是幾千中華熱血男兒的生命,從此有去無還!

9月底的上海,暑熱剛剛消退,而那帶著硝煙的風中,每一個勇士都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二)

9月26日,日軍擊退第4軍後,沿狄涇河向我軍前沿壓迫,我守軍已經退至狄涇河主陣地。

26日夜,日軍第9師團、第3師團和第11師團分別向向顧家鎮、劉行、施相公廟南北一線的左右翼主陣地發起全線攻擊,國軍與日軍逐村逐屋展開激烈的爭奪。國軍第8師、第9師和稅警總團趕來增援,仍未擋住敵軍的凶猛進攻。

第15集團軍之右翼陣地被突破,逐向楊家宅、顧家鎮、劉行、羅店以西、施相公廟迄於瀏河之線轉移,繼續作戰,狄涇河失守。

此時我軍四個師的兵力已經在劉行就位!而此時,恰好是彭小文計算出的第三天!

(三)

狄涇河陣地攻破之後,日軍連口氣都沒喘,第3師團一部和第9師團先後大舉進攻向劉行、顧家鎮發起凶猛衝擊!遭我軍第15師、16師、77師和57師頑強抵抗,戰至27日拂曉,日軍以坦克9輛,掩護步兵集中攻擊顧家鎮守軍第16師42旅陣地,交戰慘烈。

27日上午10時許,日軍再次以飛機8架轟擊守軍陣地後發起衝鋒,守軍死守陣地,仍未動搖,擋住了日軍連續進攻,戰至下午16時,仍在對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