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節 民國海軍(1 / 2)

(一)

蘇州河血戰正酣,第一軍和第六十七軍為撤退的弟兄們爭取時間!

白茆口、滸浦口方向也有弟兄們拚死阻擊!而且不光有陸軍九十八師,不光那些城防守備部隊以及警察兄弟們!

空軍兄弟們也打了雖然說不上驚天動地,但是至少也痛快淋漓的空戰!

抗日的行列裏,別忘了我們,我們是中國曾經的驕傲,我們是中國最大的傷懷,我們是長江最後的屏障,我們是民國海軍!

民國十七年,北伐成功,國民黨從名義上統一了中國,但海軍仍各校分治,成為幾支地區性海軍,艦隊仍分立。幾支地方海軍時南時北,在國民黨新舊軍閥的拉攏利用下,互相叛逃攻戰不止,淪為內戰的工具。

由於連年內戰,國力困窘,本來就已非常落後的中國海軍與世界海軍的水平差距拉得更大,不要說沒有當時作為海戰主力的航空母艦、戰列艦,甚至連重巡洋艦和潛艇都沒有一艘。主力還是滿清那個爛攤子留下的幾艘老式巡洋艦,而且海軍內部派係之爭極為激烈。

當時中國海軍分為閩(馬尾)係、粵(黃埔)係、青島(東北)係、電雷係等四大派係。

閩係英式訓練,學識最佳,但戰術訓練不落實,怯懦膽小,閩人又好結黨營私排擠外人,是造成海軍地方軍閥化的罪魁禍首。

廣係地方色彩太濃,訓練也很不紮實,因靠近香港商業頭腦比較靈活,但不是很好的軍人。

青島係是日本式訓練,加上北方人的質樸剛毅,雖然學識基礎不如馬尾,但卻是很好的軍人。

電雷係訓練時間短且不夠專精,程度較差,有人謔稱就像在黃埔軍校學一下立正稍息就可以當官了,但因自認是天子門生,總覺得隻有他們才是領袖最忠貞的追隨者。

自從世界進入海洋時代以後,中國的每一次強國夢都與建設一支可以馳騁世界守衛海疆的藍海海軍有關,從北洋到民國,無不如此。

講到這裏,不由得想起曆史上抗戰勝利時,民國海軍已無艦隊,重慶勝利遊行僅由海軍代表舉著一幅寫著“海軍”兩字的黑色長幅,當時觀看遊行的人群包括觀禮台先是發出了一陣轟笑,隨即氣氛變的凝重,最後觀禮台上的全體官員起立,向這支沒有艦隊沒有船舶的海軍表示最隆重的敬意。

(二)

海軍與陸軍的恩怨和糾紛,暫時先拋在一邊,咱們不管陳紹寬部長跟老蔣是如何尿不到一個壺裏,但是現在江陰防線上是他們在撐著!

咱們不管海軍的這個派那個係,但是他們現在都在幫著這幾十萬後撤的部隊拿命去擋住日本人攻擊側翼!

等到日軍登陸艇進入長江之後布雷封鎖退路,是蔣介石親自下達的命令,這個計劃就由電雷係的歐陽格親自部署實施。

提到歐陽格,就不得不多提幾句民國海軍的派係,似乎隻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會有派係,江陰電雷學校是蔣介石親手創建的學校,號稱海軍中的黃埔,電雷學校的教育長歐陽格自然是蔣介石的親信和嫡係。

不過歐陽格與海軍部長陳紹寬的恩怨已經不是任何秘密,而且電雷學校和中央海軍之間存在著很深的矛盾,常常發生磨擦。歐陽格任電雷學校教育長後,軍政部把他的簡曆送到海軍部銓敘,原擬授予他海軍中將。誰知海軍部回複說,歐陽格的資曆隻夠一名少校。歐陽格聞訊後勃然大怒。

不僅如此,陳紹寬對電雷學校隸屬軍政部、卻穿海軍服非常不滿,他認為該校官兵應穿陸軍服,也就是說,他根本不承認電雷學校官兵屬於海軍序列,可見矛盾之深!

最後電雷學校官兵雖然保住了海軍製服,但水兵帽的“中華民國海軍”字樣被改為“電雷學校”4字,軍官們必須佩帶“電雷學校”的證章。1935年時候,陳紹寬更是借一個事件要求取消電雷學校,結果,行政院命令電雷學校不準再穿海軍製服,校艦不得再掛海軍旗和長旒。電雷學校官兵聽說此事後十分氣憤,後經歐陽格多方活動,才保住了水兵服,但必須加佩繡有水雷標誌的臂章。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後,歐陽格連夜從南京返回江陰,打開倉庫,把槍支發給學生和學兵緊急戒嚴,防止陳紹寬趁機消滅電雷學校。直到蔣介石回南京後,歐陽格才取消了戰備狀態。

八一三之後,江陰電雷學校改編為江陰江防司令部,歐陽格任司令,徐師丹任參謀長,下轄數個魚雷快艇中隊(分別叫嶽飛中隊、文天祥中隊、史可法中隊等)和水雷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