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 河殤(1 / 2)

(一)

的確是天大的事情,現在是1938年的3月中旬,也就是不到3個月之後,1938年的6月9日,花園口決堤,黃河大水奪淮!89萬百姓淹死,1200萬人受災的那場人間慘劇!在曆史上,皖北、豫東,44個縣,那都是“黃泛區”!我怎麼把這麼重要的事情給疏忽了!

阜陽轄區內的潁上、阜南、臨泉三縣,那一直都是淮河的行洪區,每當淮河水患之時,為了保證下遊的兩淮煤礦以及蚌埠等大城市,都是在這個區域決堤放水,把天地給淹掉,後世1991年安徽的那場特大洪水,就是這個原因。

怪不得李宗仁和白崇禧大吃一驚,因為我選擇的這個地點恰好就在黃河與淮河之間,而且就是在黃河奪淮的核心區域!

幸虧是穿越過來,知道這個事情的發生,可是接下來我該怎麼辦,是坐視這個悲劇的發生,還是拚盡全力,阻止這場悲劇?

(二)

再接下來,吳克仁和廖磊就開始探討皖北基地與大別山國軍遊擊區的配合,如果日軍從平漢鐵路進犯,這裏就是打擊日軍後勤最好的區域。

李宗仁和白崇禧都沒有再接著說下去,畢竟爆破黃河以水為兵,到現在為止,依然是國軍的最高機密。

曆史上,1938年5月國軍撤離徐州。徐州的失去,使得日軍進攻武漢的時候平漢線和沿江進攻兩條路線都沒有了後顧之憂。

隨後蔣介石命令中央軍12個師在蘭封區域圍殲日軍一個冒進的師團,居然12個師被日軍的土肥原一個師團擊潰,引發蔣介石震怒,第一次下手砍掉了自己的嫡係的腦袋,這就是曆史上的蘭封會戰。

在開封失陷之後,國軍無力阻擋日軍進攻武漢的腳步,隻得以水代兵,爆炸花園口!

如果說是要用滔滔的黃河水作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來對付日軍,但是那場大水連帶淹死和餓死,總共才造成了日軍很少的傷亡,但是由此引發的89萬中國老百姓喪命,1200萬人受災,以及持續7年以上的黃水之患,真是得不償失的舉動。

如果要說花園口的決堤是戰略目的,是為了爭取時間部署防禦保衛大武漢,可是四個月之後武漢就失陷了,所以說黃水為兵在戰略上也沒有任何意義!甚至可以說是一次戰略上的大失敗!

不過客觀地說,這並不能完全說成是蔣介石的罪惡,因為他不可能預見到,花園口決堤根本就沒有能夠阻止甚至延緩武漢失陷的命運。在當時這也是蔣介石“焦土抗戰”,也是中國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頑強的意誌的體現。

但是這種“意誌”,給中華民族造成的傷痛太為慘烈!及時所有穿越的人對這個事情視而不見,彭小文不願意這麼幹!

如果不管不問花園口事件,繼續按照以前的設想,參與每一次正麵戰役,盡可能多地殺傷日軍,徐州會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三場大戰中至少殲滅日軍3000到5000人,那麼彭小文和他的第112師就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縱然八年抗戰殺敵無算又如何,89萬老百姓,1200萬災民,390萬無家可歸的生命,難道能夠坐視不管?一個英雄的名頭,與千百萬中國人的生命之間,孰輕孰重?

唉,穿越過來如果可以對這些孰視無睹真好,偏偏彭小文想的這麼多,這些慘痛的事情,又豈是一個人能夠承擔?

要管,可是怎麼管啊!

(三)

彭小文不禁苦笑,金山衛、柘林海塘、沙河集水庫,三次“以水代兵”全都是我幹出來的,但是這次我卻要阻止。

金山衛爆破河堤和柘林海塘爆破,那是為了延緩日軍的進攻速度,為國軍撤離上海避免大潰退而為,雖然當時也淹死了近百名中國人,但是卻拯救了七十萬國軍!

就是在“強行拆遷”的時候,編造“漢奸”的罪名殺了幾個大戶,最終驅散和挽救了數萬百姓的生命!

殺少數人是為了救多數人!殺日本人是為了救中國人!殺壞人是為了救好人!軍隊是國家機器,但是並不是國家的殺人機器,殺人是一種手段,但是拯救卻是根本的目的!

沙河集水庫爆破,衝垮和癱瘓日軍後勤鐵路線,使得日軍七天內不得不采取守勢,而七天後高敬亭已經回到了全椒,新四軍開始對日軍的輜重線進行伏擊,這次爆破至少挽救了幾萬國軍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