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台兒莊第十一個白天,雙方死死地糾纏在了一起,雙方在台兒莊方向投入的兵力都已經到了極致!李宗仁前幾天剛提醒過彭小文,指揮大兵團作戰要留有餘地,但是今天他發現自己也已經拚盡了全力,這個彭小文,他把他自己都押上去了,哪裏還容得了我們留什麼餘地!
台兒莊血戰,第十一天,已經是下午時分,城內的拉鋸爭奪依舊激烈,這一天的戰鬥以南京榮譽師陳新林的鐵衛營為作戰主力,各部隊按照班組分布在各個高點上,忽進忽退,日軍的迫擊炮進行試射,我軍便開始轉移到另外的陣地埋伏,幾分鍾之後日軍的迫擊炮發射點上空便會傳來刺耳的呼嘯聲,迫擊炮遊動作戰,本來就是彭小文部隊的拿手好戲!
前一天夜裏國軍占領的陣地並非是一線推進,而是犬牙交錯地插進日軍占領區的腹地,城內的突出點是日軍的重點打擊對象,但是這裏並不是死守,彭小文交代給他們的任務,主要就是吸引日軍的火力暴露,擔任的實際是炮兵觀察哨的功能,擲彈筒和迫擊炮等曲射武器在巷戰中的精確打擊,彭小文的部隊已經用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更何況帶來的這個營,叫做鐵衛營!陳新林,在池河東岸小試身手之後,現在的台兒莊裏,他的阻擊戰術應用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用他的話來說,懂得防守的部隊才懂得如何破解防守,這個話說的有道理,就像足球球星,後衛改打前鋒但凡打的好的,一定是超級球星,因為他更了解自己的對手會如何防禦,並且知道該如何破解防禦!
巷戰不占據房屋,而把房屋留給對手,這個戰術沒有過吧!彭小文簡單講解,陳新林心領神會,台兒莊是一座小鎮,不象南京有那麼多堅固的水泥建築,甚至一大半建築都是土坯牆,而且蘇北的建築有個特點,窗戶大,而且在大門的左右兩側各開一個,對這種建築,先把日軍放進一個一個的屋子裏,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割殲滅!
每組6個人,兩人負責警戒,一人拿衝鋒槍,一個人拿步槍,步槍手監視和避免日軍的神槍手造成小組成員的損傷,衝鋒槍負責警戒日軍突然有多人冒出來的情況,左右各一名戰士身上掛滿手榴彈,都不用掛槍,依托兩側的拐角同時向臨近的窗子裏投擲一枚手榴彈,爆炸之後另外兩個負責清理的戰士從窗子進去,不要碰門,因為擔心門上有詭雷對我們造成殺傷!負責清理的戰士的武器是駁殼槍加大刀!
每三個小組配備一個火力組,火力組包括一挺輕機槍、一具擲彈筒和一門迫擊炮,遇到日軍的重要火力點及時呼叫!20多個這樣的小組再加上七八個火力組,後續再跟隨預備組,為前麵的戰士及時補充彈藥,每個戰士的手榴彈衣上最多能插18到20枚手榴彈,連同遠距離投擲在內,及時補充是必須的!
負責清理的戰士最容易受傷,預備組員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及時把傷員掩護下來進行處理,預備隊員及時頂上!每個小組最多作戰3個鍾頭就要轉為休整防禦,輪換攻擊才能保證連綿不斷!
依托突出點,及時前插和定點打擊清理,兩個突出部的內側同樣是國軍的打擊重點,而且彭小文的戰術有些陰損,都是把日軍打的奄奄一息然後突然停手,任由日軍在那裏痛苦地哀號,一直等到日軍增援或者救助隊伍到來時候,再次冒出來進行打擊!
刺刀對刺刀日軍還不是那麼趕到恐懼,但是彭小文部隊的這種靈活多變的戰法實在是讓他們頭疼的很!
池峰城的部隊難得地休息了一下,彭小文吩咐衝進來的蕭騰迅速給他們的傷員處理傷口,東南和西南兩側製高點都已經拿下,彭小文讓池峰城把運河上炸斷的浮橋修好,陸續把重傷員撤下去,而且可以使彈藥補給源源不斷地從南岸運送過來!
台兒莊死死咬住日軍,等的就是這一天!這個湯恩伯,他也該到了吧!
湯恩伯的七個師不到,現在雙方的兵力對比也就是一比一,而且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已經是疲憊不堪!
湯恩伯幾乎每個小時都接到李宗仁催促的電話,李宗仁口氣也越來越硬,而且他在早晨的時候已經再次接到蔣介石的電話,令他24小時之內必須趕到台兒莊,否則軍法從事!
(二)
郭裏集附近,第20軍團總指揮部,湯恩伯心煩意亂,他覺得按照彭小文的這麼個打法,實在是讓自己很心疼!彭小文啊彭小文,你把我的計劃全部打亂掉了,現在過去台兒莊圍殲日軍一個師團,哪有那個實力啊!南口一戰實在是讓我觸目驚心啊!
南口會戰,彭小文自然知道,南口之戰,前後曆時20天,湯恩伯以少敵多,造成日軍超過一萬五千人的傷亡!而自身傷亡達到兩萬九千人,將近是日軍的一倍之多。
最初在共產黨的報紙評論中,是將此戰役與淞滬戰役齊名的!《解放報》的評論說:“不管南口陣地事實上的失卻,然而這一頁光榮的戰史,將永遠與長城各口抗戰、淞滬兩次戰役鼎足而三,長久活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
永遠與長城各口抗戰、淞滬兩次戰役鼎足而三!可見評價之高!
南口之戰被忽視也是可以理解的,當時是1937年的8月,抗戰烽火初燃,中國人有足夠的抗戰熱情,卻沒有足夠的持久耐心,你必須去打,不打你就是賣國賊,打還必須要打勝,不打勝你就是狗熊,不光打勝還要完勝,不然你就是無能!總的來說,就像要求中國男足的情況差不多,不扯那麼遠了,你懂的。
湯恩伯在中國軍史上是最有爭議的人物,國共雙方都罵他,這的確是個非常值得關注的現象!但是要知道,湯恩伯一直是日軍心目中的猛將,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實際上所謂“水、旱、蝗、湯”,包括“四大家族”,這實際上都是當年親延安的西方記者根據太祖的笑談編篡整理的,笑談整理成通訊稿,然後見諸紙端,久而久之,就成了“曆史”了,實在是讓人不得不說曆史也會經常給人開玩笑!
蔣介石第二個催促命令下達之後,湯恩伯緊急地籌劃著,棗莊和郭家集肯定不能全部放棄不打,但是台兒莊又不能不救,湯恩伯已經命令第85軍和第82軍率先脫離戰鬥,四個師向棗莊的東南方向運動,直接去抄小鬼子的後路,先過去四個師,其中最能打的第2師先調過去!自己親自率領其餘的3個師,繼續攻打郭家集和棗莊!
湯恩伯計算著,打洪山鎮,一個師的確是少了一點,但是現在我已經沒有時間了,按照我的計劃,2天解決棗莊,一天趕路,然後再打洪山,這樣打最有把握,而現在隻有五成把握!那也要打,無非就是傷亡大點!他催促道:“傳我的命令!讓52軍第2師,直接去打洪山鎮!這是台兒莊日軍的東側咽喉!師長鄭洞國親自前往!這是蔣委員長親自下的命令!讓關麟征親自督戰,必須在規定時間內給我拿下洪山鎮,否則軍法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