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 平衡手段(1 / 3)

(一)

難怪蔣介石緊張,那個《大公報》的範長江,就是個赤色分子,他的代表作《中國的西北角》以及大量報道,都是親共言論,而且他還是報道西安事變真相的中國第一人,要是彭小文把這個事情的內幕捅給範長江,那他那支筆寫出來,湯扒皮非變成湯脫皮!

居然還有美國《時代》周刊的記者,那個刊物以深度報道出名,對於《時代》周刊,蔣介石對這個刊物還是頗有好感的,1937年的《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就是蔣介石和宋美齡夫婦,這是1923年《時代》周刊創刊以來第一位被評為“年度風雲人物”的中國人,也是《時代》周刊創刊以來全世界第一次夫婦同時獲選。

蔣介石上《時代》周刊的封麵已經不是一次了,1927年4月、1931年10月、1936年2月他曾經3次成為《時代周刊》的封麵人物,而1937年以前中國人成為《時代周刊》的封麵人物總共隻有六次,另外三次分別是1924年9月的吳佩孚、1934年5月的溥儀、1935年3月的汪精衛。

跟範長江相反,這個《時代》周刊現在的政治傾向是共產黨所說的“右翼”,沒注意到蔣介石上《時代》周刊的那個時間段的敏感性嗎?

咱們也解讀一下,看看《時代》周刊封麵人物到底是“新聞自由”,還是與美國的國家政策千絲萬縷,至於吳佩孚上封麵的那個時間段,和蔣介石上封麵的1927年4月發生了什麼事,看下資料就清楚了,反蘇**意識形態的事情咱們先不跟美國這個雜誌討論,就從日本全麵侵華之後講起。

1931年10月26日,九一八事變剛剛發生一個多月,封麵人物是蔣介石與夫人宋美齡,《時代》認為,與日本達成妥協,是蔣介石對世界和平做出的最大貢獻。

1934年5月5日,封麵人物是“大滿洲國皇帝”溥儀,很多人說美國比蘇聯好多了,因為美國官方從來就沒有承認滿洲國,但是咱們琢磨一下,他們似乎也從來沒有說過不承認吧!看起來如何在曆史上留痕跡還是不留痕跡,美國可是注意的很!

1935年3月18日封麵人物是汪精衛,周刊的評論主要內容,是強調汪精衛的親日政策“有利於世界和平”。

1936年2月24日封麵上,列舉了當時遠東四大“元首”:日本昭和天皇,“滿洲國”溥儀,蘇聯斯大林和中國蔣介石。主要是強調說,中國承認“滿洲國”那才是實現東亞和平的關鍵,聽著耳熟,南中國海讓東南亞國家保留利益,那才是對太平洋的和平比較有保障的。

在此之後,五年之內,《時代》周刊並沒有中國人登上封麵,此期間美國對於中國與蘇聯交好的國家外交政策,以及中國對日本政策逐漸強硬“深表遺憾”。

直到1941年6月16日期刊封麵人物是陳誠,文字說明:重慶城的保衛者。強調國民黨領導抗戰的“豐功偉績”,這也是全麵抗戰四年來《時代周刊》第一次支持抗戰。半年之後,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

再多說一句,蔣介石和宋美齡成為《時代》周刊風雲人物,不是因為美國支持國民政府抗戰,而是因為當時的秩序,分為“刀俎國家”和“魚肉國家”,歐戰也不過就是一幫“刀俎國家”在打來打去,敢於向“刀俎國家”叫板的魚肉,中國以及蔣介石,那還是第一個!1937年的“風雲人物”是蔣介石和宋美齡夫婦,1938年的《時代》周刊“風雲人物”,就是寫《我的奮鬥》的那個阿道夫。

天下有兩種新聞,快新聞和慢新聞。慢新聞具有深度,應回答更多的問題,讓人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因而能影響更多的讀者。但是快新聞沒有這種功能,轉瞬即逝。《時代》的任務就是要為慢新聞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此外,慢新聞比快新聞更容易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