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文,你坐下,我來跟你好好說一說!”看到彭小文的樣子,陳誠說道。
彭小文答應了一聲坐下來,屁股剛碰到板凳就又站了起來,他說道:“陳長官,我還是站著聽吧!這個事情的確是我辦的不對,還請陳長官幫我想辦法。”
陳誠笑道:“我不幫你我跟你說這麼多幹什麼!再怎麼說,你也是我18軍的兵嘛!別看徐州會戰的時候李德鄰和白健生對你挺好,那就是桂係對你的拉攏而已!”
彭小文道:“還請陳長官多多教誨!”
陳誠道:“你呀,你在很多事情上都不注意!民國24年,國民革命軍實行新軍銜製度,按照正式軍銜與職務軍銜嚴格區分,現在你這個少將師長,是軍事委員會頒發的職務軍銜,跟新四軍的葉挺中將軍長,以及八路軍那幾個中將和少將師長副師長一樣,都是臨時軍銜。你的南京榮譽師師長暫時停職之後,實際上你已經不是少將了,你明白不明白?”
彭小文是知道的,國軍的軍銜製度以及勳章製度都是非常複雜的係統,他沒有去深入研究這些東西。
陳誠接著道:“這個裏麵的學問很深!跟這個新軍銜製度相匹配的,就是陸軍軍官大學,以及廬山軍官訓練班,所有獲得正式軍銜的軍官,尤其是將軍,都是銓敘廳根據職務、資曆、學曆、戰功等情況正式任命。”
彭小文道:“陳長官,那這個意思其實是,那些非中央軍的地方武裝,第一步是接受番號和整編,但是各級軍官都沒有正式軍銜,這就是說,部隊打沒了的話,他的職務軍銜也就自動消失了!蔣委員長這個辦法......高明啊!”
實際上彭小文想說蔣介石真的是狠,收編地方部隊,高官少兵也就算了,這個臨時軍銜和正式軍銜的辦法,讓很多基層軍官為了獲得正式軍銜進入陸軍軍官大學或者廬山軍官訓練班,“洗禮靈魂”,慢慢的這些被洗腦的基層軍官就會取代他們的長官,蔣介石對地方雜牌軍的收編也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
陳誠說道:“所以我說你很多事情都不重視,當初蚌埠整編的時候,曾經讓你去銓敘廳,結果你沒當成個大事來辦,現在師長職務被暫停,你的正式軍銜還是18軍預備營的中校營長,你明白嗎?你的上校軍銜是擔任六十七軍的團長的職務軍銜,少將軍銜是第112師師長和南京榮譽師師長的職務軍銜......”
彭小文聽的糊裏糊塗,他急切地問道:“陳長官,蔣委員長不至於要把我貶為營長吧!南京榮譽師真的不給我帶了?”
陳誠道:“你看看,又著急!我問你,一隻部隊的戰鬥力,是什麼重要,軍官還是士兵?”
彭小文道:“當然是軍官重要!最好的結合,就是有作戰經驗的軍官再加上老兵。”
陳誠道:“小文,徐州會戰後期如果你不犯錯,職務加上戰功,去陸軍大學受訓3個月,正式軍銜掛少將,正式給你一個軍,少將加中將軍銜,這是委員長已經想好的!”
彭小文哪有那個心思去考慮什麼軍銜不軍銜啊,現在抗戰打到這個份上,居然大家腦袋裏麵還考慮這些事情!可是沒有正式軍銜,一旦有了閃失,那就很難在國軍體係中東山再起了!彭小文腦子轉的飛快,他在想著應對措施。
陳誠道:“小文,現在何應欽的意見,是把南京榮譽師的三個旅擴編成3個師,分別交給杜聿明、俞濟時還有胡宗南,你明白了吧!”
彭小文道:“那武漢會戰怎麼辦,現在拆分南京榮譽師,何應欽腦子出問題了啊!”
陳誠道:“放肆!”
彭小文已經氣的口不擇言了,他脖子一梗,沒有道歉。
陳誠道:“彭小文,我來問你,武漢會戰的目的是什麼,你搞清楚沒有?”
彭小文道:“陳長官,我明白,主動出擊,外線防禦,把淪陷區的大量物資通過長江轉運到重慶,為持久抗戰做準備。”
陳誠說道:“算你小子明白,既然你明白這個道理,那你自然就明白這持久抗戰,肯定不能把精銳部隊全部拚光吧!”
他奶奶的,保存實力,又是保存實力!整個徐州會戰用的幾乎都是雜牌部隊,現在長江北岸也是用桂係的部隊為主,長江南岸除了薛嶽的直屬兵團,也是粵軍、黔軍以及西北軍山東軍的部隊,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中,中央軍嫡係部隊傷了太大的元氣,現在還沒有完全恢複,蔣介石、何應欽、陳誠現在想的都是如何保全中央軍嫡係部隊的實力!
寫出《國防論》的大才蔣百裏先生,在書中收尾寫到:“說了這麼多,歸根結底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但是私下裏蔣百裏先生卻無奈地說道:“對抗日本,無非就是一個拖字,拖到英美卷入,東西戰爭合流,中國才能把日本趕出去!”
1938年的5月,太祖寫出了《論持久戰》,在堅定了國人抗戰信心的同時還有兩個作用,第一,這是為八路軍堅持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奠定了理論基礎,要消滅敵人首先要保護自己,死打硬拚不是辦法。這第二,許多地方雜牌部隊開始用這個理論作為自己保存實力的借口,他們把太祖的意思前麵一半故意隱去,不提消滅敵人,一味強調保護自己。
上意如此,彭小文要是再蠻幹,把南京榮譽師拉出來單幹,那對整個戰局的影響可是太大了!
對於彭小文以及南京榮譽師的處理意見最終形成。
南京榮譽師調回武漢駐防,杜聿明仍為代師長,作為軍事委員會的兩支總預備隊之一,另外一支是第74軍,現在由由薛嶽進行指揮。
南京榮譽師的排長以上軍官抽調出來一半,組成了一個軍官訓練團,在武漢珞珈山基地進行為期半個月的短訓。彭小文、邱清泉、廖耀湘、戴安瀾以及郭嘯天、秦川、蕭騰等人,總計500名軍官,相對來說,帶出來一半人不如把這些有經驗的軍官全部帶出來。戰爭時代,三戰不死就是老兵,但是卻不見得所有老兵都具有指揮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