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廣州前敵指揮部,第一次廣州會戰軍事會議。
三灶島機場被摧毀、惠州到博羅方向日軍進攻的步伐被延滯、虎門要塞已經開始加強防空。
惠州數千百姓湧進廣州,要求政府發槍,抗擊日軍!廣東各地民團紛紛派出聯絡員去往廣州前敵指揮部,要求廣州前敵指揮部派來指揮員,領導各地民眾抗戰!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這裏就是前線,在這片土地上,民眾從來不怕洋鬼子,廣東流傳一句話,叫做百姓怕官府,官府怕洋人,洋人怕百姓。難道忘記了硝煙四起的虎門,難道忘記了用魚叉和鮮血對抗洋槍洋炮的三元裏?
“日軍要想攻占廣州,最佳的登陸點除了大亞灣,第二選擇就在這裏!”彭小文將指揮部指向珠江入海口的一個地方。
萬頃沙,位於廣州市的最南端、珠江出海口前沿,是珠江口比較大的沙島,瀕臨伶汀洋,三麵環海,總麵積56平方公裏,由珠江大缶海口(蕉門水道和洪奇瀝水道)衝積而成,與廣州、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門等城市的距離均為60公裏左右,水陸路交通十分便捷。是南沙港、太平港、中山港的交彙之處。
曆史上日軍曾派遣小部隊在萬頃沙嚐試登陸偵察,此處並無國軍布防,結果卻令日軍崩潰,他們居然被萬頃沙一群拿著鳥槍和魚叉的農民打退!(記載於《葉劍英文集》)
彭小文繼續講到:“惠州到博羅方向,乃至整個廣東,破壞公路的行動正在進行中,現在日軍的坦克、重炮均無法通過,隻有步槍機槍和迫擊炮的日軍,無法發揮他們的優勢!而且南方酷熱,如果日軍穿著厚厚的防化服,時間不長就能把他們自己給熱死!”
陳濟棠、蔡廷鍇、蔣光鼐、陳策、李潔之、黃文田坐在會議室的左邊,這些老廣們頻頻點頭,破壞公路之後兩天之內,日軍向前推進了不到十公裏,沒有了火力優勢,沒有地形優勢,加上炎熱的天氣,日軍的非戰鬥減員與日俱增,加上彭小文部隊實施的無休無止的夜襲,短短的五天時間,日軍登陸作戰部隊被拖的筋疲力盡!
“設立陣地,擺開陣勢打仗,縱然咱們有天時地利,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所以說陳副司令在惠州的安排,是針對日軍行軍和宿營的打擊!”彭小文介紹道。
陳光、高敬亭、張衝、池峰城、杜聿明、邱清泉、廖耀湘、戴安瀾、郭嘯天、秦川坐在會議上的右邊,兵精糧足,將星雲集。
彭小文道:“因此日軍非常有可能改變方向,分兵從萬頃沙登陸,而且會選擇從零丁洋西側進攻,這樣就可以避開對麵的虎門要塞岸防炮火,避實就虛。”
說完彭小文扭頭看著蔡廷鍇和蔣光鼐,他們的第3集團軍,原本就是十九路軍的退役士兵和軍官為班底建成的,並不缺乏對日軍的作戰經驗,一二八淞滬抗戰就是他們率先對日軍進行的阻擊!
“此次咱們的配合作戰,不按照國軍體係中的軍師旅團建製,第3集團軍改稱西路軍,下轄4個縱隊,西路軍總指揮為蔡廷鍇將軍,副總指揮為蔣光鼐將軍!負責廣州以西,珠江西岸的阻擊作戰!萬頃沙方向,由西路軍負責安排阻擊!”彭小文開始調整部署,因為他要隱瞞到底廣東有多少部隊,如果按照軍和師的稱呼,不僅日軍很容易察覺,蔣介石也會心裏犯嘀咕。
蔡廷鍇和蔣光鼐非常明白這個意思,現在第3集團軍有4個師,改編成4個縱隊之後就可以擴充兵馬,4個團叫做縱隊,誰說8個團就不叫一個縱隊?他們朗聲答道:“是!”
日軍的確在調整戰術,古莊幹郎建議,從惠州方向抽下來一個師團,由海軍第5艦隊護送,從萬頃沙方向登陸,沿珠江兩岸向廣州同時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