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就像重要的不僅僅是技術而是人的問題,還有更重要的不僅是體係而是體製的問題!
在重慶的三天裏,彭小文與俞大維的溝通奠定了基礎,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開始籌備,規劃方麵彭小文已經有了想法和交代,在彭小文去蘇聯的這段時間,具體的事情由孔家兩個小姐進行運作。
在彭小文的規劃中,中兵集團將以俞大維的研究所、孔二小姐的嘉陵集團還有李宗仁陳濟棠的軍工企業聯合控股51%,其餘49%由孔祥熙和宋子文分別運作,在海內外上市。
孔二小姐脾氣雖然不好,但是不可否認她是一個商業人才,曆史上重慶嘉陵公司的確是她創建的,還有台灣著名的圓山飯店,也是她的產業之一。不過孔二小姐在這個龐大的中兵集團中隻是一個配角而已。
在目前這種形勢不確定的情況下,彭小文無法親身參與中兵集團的經營與管理,他也不願意讓美國涉入這個公司的深層次管理,他的整個規劃中是利用他所了解的那個時代的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要確保自己在這個企業裏的話語權,這就需要確保股份分散,而且都能夠在彭小文的可控範圍之內。
首先是要確保孔家兩個小姐的利益,其次是確保孔家的利益,這個是基本性的東西,否則人家不會給你賣命!
孔二小姐的重慶嘉陵工業集團公司,以三個兵工廠的固定資產和技術力量入股,評估之後也占有13%的股份,彭小文將自己在重慶嘉陵工業集團公司的股份轉到了自己母親名下;自己在重慶嘉陵工業集團擔任掛名顧問。
重慶嘉陵的支持財團,是中國銀行,中國銀行是誰家的?董事長宋子文,總裁孔祥熙。雖然孔家兩個小姐在一些常規性決策上會聽從彭小文這個顧問的,但是如果沒有人製衡住宋子文和孔祥熙,很快中兵集團就會變成他們家的私產了。
作為對重慶嘉陵公司的製衡,彭小文將李宗仁和陳濟棠的五個兵工廠也成立了一個集團,叫做南方重工業集團公司,同樣以固定資產和技術力量占有13%的股份,南方重工業集團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彭小文提名分別由香港首富王時新,還有32歲的韋永成擔任。
曆史上這兩個人都沒有太大的名氣,香港首富王時新,是陳濟棠的後台,孫中山之子孫科的兒女親家,讓此人擔任董事長,便是用他的管理才能和他的雄厚財力。
董事長是粵係,總經理韋永成自然是桂係。南方重工集團內部也要製衡。
韋永成在民國政府裏也就是擔任過中央軍校南寧分校的政治部主任,中將軍銜,後來擔任過華中剿總的主任。可是這個人卻是一條平衡的紐帶,韋永成是白崇禧的親外甥,韋永成的太太叫做蔣華秀,是蔣介石的親侄女。這個聯姻實際上也是白崇禧遊刃於桂係和蔣介石之間的基礎。
孫科的名氣、蔣介石的權力通過王時新和韋永成與兩廣集團形成利益捆綁,血緣與利益的捆綁,是最傳統也是最有效果的合作方式。
如果僅僅是他們兩家折騰來折騰去,那還是不行,三角形是最穩定的結果,所以還要有第三個13%,那就是俞大維的科研所,這些本身是國民政府撥款的部門,在彭小文的規劃中,改製成“官督商辦”,就像當年洋務運動中盛宣懷的“招商局”,即然是商辦性質,那麼就應該叫做公司,因此這十個科研院所將合並成立兵工署控股的“中華民國國防科技工業集團公司”,俞大維兼任董事長和總經理,一手掌控之。
國防科技工業公司,以科技入股占有和其它兩大集團共同的股份,於公於私都說的過去,俞大維得到了資本的投入可以加大科技發展力度,另外的兩大集團都是基於對彭小文的信任,不光中兵集團,就連這個國防科技工業公司,彭小文都不再擔心被蔣介石控製。
(二)
當然不僅僅是對彭小文的信任,還因為俞大維是這個國防科技工業公司的掌門人,要知道俞大維以非國民黨身份擔任國防部長,並不完全是他的能力,血緣關係和深厚的家族背景也是原因之一,俞大維的母親姓曾,一般提到姓曾的就往曾國藩那裏想,準保沒錯,稍微誇大一點說,從清朝中葉開始,曾氏就是中國政治和經濟領域的洛克菲勒或者摩根。
俞大維的外公就是曾國藩的次子曾紀鴻。此時曾氏家族在政壇上的關係還有不少,民國初年的顯赫家族,是曾李,民國中葉曾李家族衍伸發展成是俞蔣宋譚四大家族,再到後來1945年以後,才輪的上蔣宋孔陳。而俞蔣宋譚中的俞蔣譚,實際上全部都是曾係的姻親。
比如陳誠的太太譚祥,父親是原中國國民黨中常委主席兼廣州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祖父是原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譚鍾麟,外祖父是原四川總督方汝翼,幹爹是蔣介石,幹媽是宋美齡,嫂子是曾紀澤堂侄孫女曾昭楣。屬於譚家、蔣家和俞家的紐帶,而俞家的樞紐人物,正是俞大維。
曾氏家族勢力到底有多大,就不詳細贅述了,有興趣的可以去查查他們曾氏的家譜,說幾個紅色政權中和他們有關係的人吧,王稼祥、蔡和森、李立三、鄒韜奮、葉帥、王胡子......yuzhengsheng這個名字熟悉不?俞大維是他堂叔嘿嘿。
嗬嗬,再八卦幾句,張作霖跟曾氏也有關係,還有就是陳獨秀是張作霖養父的兒子,陳濟棠的侄子是張學良的女婿。
不要謾罵裙帶關係,裙帶關係是整個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的漫漫曆史,也是四大文明中唯一的一個沒有消亡的根本,摩根、洛克菲勒、紅盾家族,難道不都是這樣嗎?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蘭克·奈特就曾在一個相當廣泛的調查基礎上得出這樣一個令人心酸的結論:對一個人的未來最具決定意義的是一個人的出身,其次是運氣,個人努力相比之下是最不重要的。
法蘭西學院院士、被稱為“法國最後一名知識分子”的布迪厄也用自己的研究印證了相似的結論。出身,如果不是決定了一切的話,至少決定了你大半部分的人生。那些醜小鴨變天鵝的故事隻是小概率事件罷了。你也可以變成天鵝,正如你也可以買中彩票。
所謂勵誌讀物,無非是這樣一個角色:是由不成功的人炮製給更不成功的人的一些精神鴉片。所以說成功的捷徑,就是祈禱自己出生在名門,或者通過努力與名門之後發生關係。
歸根結底,就是你要知道中國無論什麼領域,首先都要“以人為本”,不要管那些家族錯綜複雜的關係,找出來幾個能幹事情的人,他們家族的破事讓他們自己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