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彭小文一個晚上的緊張分析了假如日本獲得優勢的多種可能,結果次日白天,日軍又從黑瞎子島上撤了出去,滿洲國抗議蘇聯支持抗聯這支反政府武裝。這他娘的浪費表情!
彭小文大為搖頭,這個撤軍的舉動和抗議的舉動,將日軍縮手縮腳不敢進攻的心態表露無疑,這實在是不知道到底是聰明還是愚蠢!
至少對於蘇聯來說,這下日本人玩砸了,斯大林再看不出來日本人不敢在伯力方向動手,他就不是斯大林了!
希特勒讓日本進攻猶太自治州,日本沒打那個方向,隻是在那個地方虛張聲勢。
英美法德現在一致催促日本抓緊時間打擊蘇聯,均是各懷鬼胎,尤其是德國,從日本和德國簽署“反對共產國際同盟”之後,日本先後70多次要求與德國建立軍事同盟,希特勒均未明確表態。
現在希特勒派出外長賓特洛甫出訪蘇聯,表示德國無意侵略蘇聯,一麵催促日本動手,但是日本的這次“打擊”激怒了希特勒,他覺得日本根本就是個靠不住的盟友,而且日本的目的還是滿蒙而已!都已經打到這個份上,日軍居然不敢空襲伯力,登陸海參崴,占據遠東,希特勒已經沉不住氣了!
時間差不多了,日本“克製”了,希特勒便隻有調整戰略方向,彭小文知道曆史還是在沿著它的走向前進,接下來希特勒立即加快了同斯大林的接觸,波蘭平分!
斯大林同意,並且提出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劃歸蘇聯勢力範圍,芬蘭方麵由蘇聯去搞定,至於東南歐方向,羅馬尼亞雙方另行討論。
按照斯大林的意圖,東歐我出讓波蘭,西歐和中歐你拿去!
1939年的歐洲大博弈,希特勒和斯大林達成共識,英國和法國的“禍水東引”策略終於引火燒身!
(二)
朱可夫看到彭小文的表情,問道:“彭小文同誌,你怎麼看待這次的衝突?”
彭小文看看朱可夫,笑了笑,說道:“朱可夫同誌,我想我們可以收拾行裝,準備哈拉哈河方麵的戰鬥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斯大林同誌會任命你擔任哈拉哈河戰役的前線總指揮,伯力方麵日軍根本就沒有膽量侵犯!”
這時尼古拉上尉走了進來,遞給朱可夫一封電報。
朱可夫看到以後也笑了,他說道:“彭小文同誌,斯大林同誌讓我向你表示感謝,他已經命令伯力方麵有紅旗遠東方麵軍負責防禦,並且按照你的建議,開始向抗日聯軍加大武器彈藥的供應!”
斯大林從一係列的判斷中得出結論,日本人根本不敢進犯蘇聯!無論是伯力還是猶太自治州,都是安全的。
做出判斷的斯大林隨即命令朱可夫和彭小文從伯力返回赤塔,讓彭小文的“飛狐部隊”同時進入赤塔,向諾門坎前線開始集結軍隊!
應該說從這一刻,諾門坎大戰,才真正開始!
(三)
西線穩定的意向達成之後,斯大林將注意力轉向了東方,他開始重新審視彭小文的那些被自己否決的建議。
伯力、赤塔兩個方向,彭小文沒有保留,三個方向中有兩個爆發了衝突。
日本的空中優勢、偷襲和生化武器,三大利器日本用了兩個,斯大林慶幸731基地被摧毀,這場遭遇戰中彭小文的精銳小分隊“損失慘重”,斯大林決定給予補償。
斯大林提出再給彭小文的部隊一批裝備,1000支托加列夫衝鋒槍,彭小文拒絕了,怎麼可以在這個時候,怎麼可以用我的戰友的生命做交換呢?
彭小文當然知道拒絕了斯大林也會給,但是這就是兩回事情,這不是交換,是你又欠了我一次,你不記得沒有關係,我記得就行了!
托加列夫衝鋒槍很快就是淘汰產品了,彭小文在引進了美國的衝鋒槍生產流水線之後,已經讓宋子文聯絡,通過美國中間商,把英國人的衝鋒槍生產線買了下來!而且是用很低的價格,把英國的三條生產線全部買了下來!
因為1938年冬天,英國人突然宣布不會選擇把衝鋒槍列裝進陸軍,這是曆史事實,因為英國人從20年代就一直對衝鋒槍不感興趣。
美國人樂於做這個中間商是因為他們知道這不僅對中國有巨大的利益,對於美國也是,英國人沒了衝鋒槍生產線,戰端一開,那就隻有向美國采購!猶太家族也好,亨利摩根索也好,都是樂得做這個中間人!
不過隻有彭小文才會知道,這三條流水線隻需要簽好合同拆下來,一條運回了就夠了,另外兩條不到一年就能夠再高價賣回給英國人,英國人用不慣湯姆森,他們喜歡他們自己的衝鋒槍,難以想象如果沒有這種司登衝鋒槍,英國的二戰還能不能打!
投資與投機可以結合一下,該占的便宜不能放棄,一倒手,賺下來的錢可以讓英國從緬甸和印度提供大量的鋼鐵!
子曾經曰,有便宜不占死的快!利益,利益,國家與國家之間,你會為自己的國家爭取利益,別人雖然不會喜歡你,但是他們會因此而尊重你!
(四)
“朱可夫同誌,現在這種情況下,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蘇聯與日本宣戰,這樣的話遠東戰爭就將形成擴大化,第二種辦法,我可以同蘇聯同誌配合演一出戲,我的飛狐部隊空軍對日軍實施戰略打擊,然後蒙古和蘇聯抗議我們不經允許飛越領空,而我們就說我們是從中國境內起飛的!”彭小文建議道。
朱可夫啞然失笑道:“彭小文同誌,你在開玩笑吧,不知道誰會相信你有能飛這麼遠的飛機!”
彭小文也笑道:“朱可夫同誌,日本人從黑瞎子島都撤出來了,他們敢對蘇聯宣戰嗎?對於他們現在的心態,縱然他們心知肚明又能如何,假如他們對蒙古以及蘇聯的機場實施報複,那就是侵略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