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再傳捷報(1 / 2)

(一)

從第一封“郴州通電”開始,彭小文就在盡力通過新戰術來改變自己的被動,這裏所說的新戰術不止是在戰場上,而是在中國這個大博弈場上麵!而這三封電報加上一天的空襲,所達到的效果超出了所有的想象力!

讓所有人最為吃驚的卻還不是這些,而是除了夜襲戰術的細節之外,彭小文幾乎將全部的作戰方案公開!沒有網絡和電視直播的時代,彭小文居然在發起空襲的同時將整個作戰方案公布,而且在一天的戰鬥結束之後,大家震驚地發現,彭小文那個隱晦的作戰代號“鎖喉行動”是一種何等的意義!

這次報道還開創了一個先河,向民眾對戰爭進行解讀!這對於中國人來說,幾乎是一場對飛機、魚雷、水雷的科普教育,很多中國民眾頭一次知道,中國居然有這樣的武器,不僅僅是步槍,不僅僅是拚刺刀,原來打仗可以這麼打!

相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方固守戰壕,另一方發動人浪衝鋒,動輒一天死亡上萬,這種戰鬥打的卻如此富有韻味!

日本的情報機構看到這些消息時候那種被羞辱的感覺,可想而知!但是全世界的目光都看著這場戰爭,就連德國都警告他們,如果使用毒氣彈,結盟的事情遙遙無期!

(二)

不過,好戲才剛剛開始!黃埔港方向和夜襲,隻能算是一個比較新鮮的亮點,因為轟炸機夜襲如何把握精度是現在非常難以把握的問題。而真正的大規模作戰部隊,依舊不是日軍想象到的方向,交通線,高敬亭縱隊和東江遊擊縱隊!

在湘贛會戰期間,高敬亭縱隊就對東莞和深圳的日軍據點進行了打擊,目前日軍惠州、深圳、東莞與廣州的運輸線已經處於半癱瘓狀態,而這次出擊的準備更加充分!打擊力度和強度更大!

空襲發動的第二天夜晚,高敬亭縱隊對深莞惠一線的外圍運輸線開始,並且惠州通往汕尾、汕頭、潮州的交通線同步遭到打擊!

日軍在粵東從潮汕到廣州一線,在進犯欽州灣的部隊調走之後,總計有2個半師團,4萬人左右,大部分的兵力分布在各大城市和要塞,數百公裏的交通線上,以分隊為單位執行據點保護。

反坦克火箭筒在湘贛會戰中實戰檢驗成功,此次已經小批量裝備給部隊。

對於交通線的保護,日軍依舊采取的是碉堡林立,每隔5公裏設置一座碉堡,每座碉堡放置20個人,配置一輛摩托車,基本上每座城市之間10到20個碉堡,從廣州到惠州,再一路到汕尾、汕頭、潮州,400公裏左右的公路上80多座碉堡,總共1600人的駐防部隊。每個城市的守備部隊至少是兩個中隊500人左右,配備10輛卡車和4輛摩托車,很快可以調動馳援到位!

這樣的碉堡外圍有鐵絲網和壕溝,探照燈兩隻,還有一條狼狗,從上到下三個射擊孔,有兩挺輕機槍和一挺重機槍,還有步槍的射擊孔,

有交給八路軍和新四軍的話,每個碉堡需要一個連的兵力,或者是主力部隊一個排,配備足夠的炸藥,還要帶上一支縣大隊和區小隊,5公裏的距離要防備周邊的增援,至少兩側要安排各一個班和一挺機槍阻援,而且這還隻是阻擊鄰近碉堡,就算打最中間的碉堡,最多也隻有一個小時的戰鬥時間,打下來打不下來都要撤退!

如果一個晚上同時打擊80座碉堡,需要多少兵力?又需要多少爆破武器?

首先計算武器,那就要回顧第一次的打擊,深莞惠區域內的30多個據點大部分已經被拔除,當時用的武器是改裝後可以直射的迫擊炮,30門直射迫擊炮,每門配備給一個排,30個排也不過就是一個團的兵力而已!

上一次幹掉了30個,等於是打瘸了日軍的一條腿,現在全部交通線上剩下50來個碉堡,30個直射迫擊炮連之外,彭小文這次提供給高敬亭部隊的反坦克火箭筒隻有30支,各攜帶3枚火箭彈,就這麼多,隻能省著點用!

打擊日軍的碉堡,則改變了反坦克戰鬥小組的模式,3人為一個戰鬥小組,每個戰鬥小組配備給一個排,又是一個團的兵力。

高敬亭縱隊的規模是師級單位,惠州戰役之後恢複了大半年,現在是取消了旅建製直接下轄3個團和1個直轄偵察營的編製,一個團配備火箭筒,一個團配備直射迫擊炮。

還有一個團的兵力,帶著富裕出來的8支火箭筒,自然是為了打援做準備!高敬亭計算了一下,8支火箭筒分成了2個小組,小鬼子最多出動10輛汽車,4支火箭筒,12枚火箭彈足夠對付,而且運動戰嘛!附近的攻堅小組打完了自然要在第一時間把部隊調動到阻援陣地!如此計算和分配兵力,將縱隊直轄部隊和各團直轄部隊集中使用,工兵連、通訊連、輜重連全部集中起來之後,還富裕出兩個營的兵力擔任預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