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節 踏上跑道(1 / 3)

(一)

可是彭小文的根本目的是什麼,各個戰區在猜測,重慶在猜測,延安同樣在猜測!

蔣介石做了多方麵的準備,有最壞的打算,也要做最好的努力,但是關鍵問題是要搞明白彭小文到底搞這麼一個大動作的真實戰略目的!

“保盟維和部隊同時進入了六大地區,其中魯南、蘇北、鄂豫皖、皖南、陝甘寧和山西!委員長,我認為不管彭小文部署再多的地區,但是重中之重隻有一個!全麵出擊既不符合兵法,也違背常理,彭小文不會做這樣的傻事!”陳誠現在儼然是“彭小文研究專家”。

何應欽補充道:“現在彭小文的重兵仍然在南方,湛江方麵跟法國和日本的交涉還沒有結束,這個點上麵也叫做保盟維和部隊,應該是七個地區!”

劉斐道:“張衝、池峰城、孫立人三個兵團目前已經一邊在十萬大山區域剿匪,一邊向鎮南關推進,第38集團軍已經聲稱要搶在彭小文部隊之前攻占鎮南關,這個點上麵彭小文的兵力是最多的,而且這是彭小文親自指揮!”

那就是八個戰場,但是到底哪一個才是彭小文的重點呢?

“應該不是鎮南關,有第38集團軍在,彭小文就是打打下手而已。所以給人的第一感覺是皖南!彭小文提出的建議是由葉挺出任保盟維和部隊總司令,把新四軍皖南部隊改編為保盟維和部隊,這裏牽涉到蘇北、鄂豫皖和皖南三個地區,都是吳克仁在指揮,而且這裏與李宗仁的第五戰區密切相關,我覺得應該是這個位置!收編新四軍,是彭小文的重頭戲!”陳誠一邊思考一邊說道。

劉斐說道:“陳部長,鎮南關方向不見得是彭小文給第38集團軍打下手!第38集團軍已經分兵去了雲南,他們對麵的日軍雖然一路撤退,可是仍然由一個半師團,第38集團軍雖然裝備精良,不過對日軍的戰鬥,不是誰都能打出彭小文的那種戰績!”

何應欽此時對劉斐的分析也表示讚同,他說道:“第38集團軍現在的推進過於順利,我也認為日軍可能有詐,彭小文調動大量部隊向這個方向上加強,肯定有他的道理,為章的話有道理,而且鎮南關方向是唯一的有大仗打的位置!不過......”

“不過重中之重,必然不是鎮南關,這裏可能是彭小文的一個重點,但是不會是最重要的地方,否則的話他沒有必要暴露他的保盟維和部隊的實力!”陳誠堅定地認為彭小文這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必然有一個重中之重,而且必然不是鎮南關和湛江這兩個地方。

陳誠的話讓大家都考慮了一下,不錯,要打鎮南關他直接過去打就是了,這個時期暴露自己的保盟維和部隊的實力是沒有必要的,因此應該把焦點聚集在藍盔部隊的那六個地區。

蔣介石想,難道是陝甘寧,此次的“冬季攻勢”中胡宗南趁勢向陝甘寧邊區進兵,已經收複了5個縣城和16個區鎮,彭小文的介入讓胡宗南的腳步停止,因此蔣介石對此耿耿於懷,雖然蔣介石也沒有想過能夠一下子打進延安。

“委座,彭小文應該也不會僅僅是為了阻止胡宗南的推進腳步,他畢竟不會現在跟胡宗南刀兵相見,而且現在他是以慰問的名義,三方倒是一團和氣。不會是這裏。”陳誠一個一個的排除。

何應欽說道:“辭修兄,我覺得需要從彭小文選的位置上進行分析,魯南和蘇北、皖南、陝甘寧、鄂豫皖,這都是各個行政省的交界區域,這是這些位置的共同點。可能從這個位置點上進行分析,才能找到彭小文的真實目的。”

陳誠想了想,說道:“敬之兄,看起來你沒有好好看老毛的文章啊!彭小文進入的這些位置是不是與他的理論非常接近,這是11年前老毛就提出來的武裝割據理論選擇位置的標準!”

何應欽本來想說幹嘛要看,但還是忍住沒說,研究自己的敵人是參謀本部必然要做的事情,而且這的確是1928年就提出來的思想,自己也是知道的。

在第五次反圍剿時期俘虜了大批共軍,繳獲了不少文件,“軍閥內鬥和各派係勢力的割據邊區”是毛主席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一文中的重要內容,文章指出“半殖民地的中國除了帝國主義軍事力量之外,還有一個世界上特殊的現象,各個軍閥割據,白色政權之間的混戰不斷,成為了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包括長征途中,紅軍與陳濟棠、桂係分別達成“借道協議”,湘江之戰白崇禧“半心半意”,充分利用蔣介石與貴州軍閥和四川軍閥之間的矛盾,這是毛主席在1928年就提出的“生路”,隻不過是被那二十八個布爾什維克把這條“生路”給自己斷掉了!

遵義會議之後毛主席抓住了蔣介石想要牢牢占據貴州、四川和整個大西南的念頭,加上紅軍的浴血苦戰,最終進入陝北,先後西征和東征之後,向東北軍西北軍示好,很明顯,這就是抓住了東北軍、西北軍、晉綏軍、馬家軍、中央軍等各方麵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