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政治體製、經濟模式,這些都過於複雜,隻能簡單的講一下,直接說吧,對於彭小文來說,他跟宋靄齡和孔祥熙所說的話,他跟蔣介石所說的話,是真的也是假的!而他到陝甘寧邊區要去跟太祖和周副主席講的,同樣是真的,也是假的!
對蔣介石這個方麵,彭小文使用“理性監督加上激進力量”,采用不流血的和平,讓蔣介石暫時放棄了武力剿滅共產黨,但是這並不代表蔣介石完全信任彭小文。
信任是無法勸說達成的,因為他們會告訴你:“我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他們會選擇性遺忘,選擇性記憶,也會選擇性信任。
對於那些空中樓閣,對於那些政治體製,對於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彭小文從來沒有想過通過勸說讓他們理解!
陝甘寧邊區現在已經是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募兵權、貨幣發行權全部獨立於中央,而蔣介石要讓他們從政體上服從,這就產生了矛盾。這個是表象矛盾。
深層次的矛盾,是蔣介石堅定地認為“攘外必然安內”,而太祖他老人家認為“雖然在抗戰時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但是階級矛盾並沒有消失或減少。同時,必須看出,沒有民主、民生問題的適當解決,也就不能實行廣泛的人民的動員以戰勝日本帝國主義。”也就是說,“階級鬥爭”隻是換了一件衣服,叫做“民主、民生問題的適當解決”,同樣是“攘外必先安內”。
讓彭小文想不到的是,和他接觸的談判團不是太祖和周副主席,而是王明、康生和陳伯達,暈死,怎麼是這麼幾個人!
原來延安了解到彭小文和蘇聯有比較“親密”的關係,曾經擔任過蘇聯遠東軍的軍事顧問,和朱可夫關係不錯。周副主席是本來想從蘇聯返回但是身體的確太虛弱所以未能成行,所以派出這個“蘇聯團隊”,認為大家比較好溝通。
什麼?周副主席不在?那談個鬼啊!跟這些人實在沒有什麼好談的!彭小文覺得這一趟自己白來了。
(二)
“委座,彭小文沒有去延安,直接去了山西,他拒絕跟王明談判,說隻跟周主任談!”戴笠報告道,現在他可是對彭小文的行蹤盯的很緊。
蔣介石心裏一喜,道:“哦,王明已經是延安的三號人物,又是蘇聯的欽差大臣,彭小文居然這麼不給他麵子,這小子!山西那邊怎麼說?”
戴笠道:“山西特區方麵,衛立煌、閻錫山、犧盟會、保盟已經在延安代表缺席的情況下達成一致,犧盟會保持獨立,國共均不予收編其武裝,但是一戰區和二戰區都不再負擔他們的經費,交給保盟負責軍費,延安方麵表示同意,但是沒有出席和簽字。”
蔣介石道:“這個混小子,他這是變相的擴編啊!唉,不過至少沒有被共產黨收編,閻老西怎麼同意了?”
戴笠道:“閻錫山跟彭小文簽署了一個什麼貿易合作協議,彭小文答應買他的煤炭,供應給他軍火和糧食布匹等物資,閻錫山是個生意人,保盟和犧盟會幫他看家和打仗,他還能掙錢做生意,他同意了也不足為奇!”
蔣介石說道:“這個彭小文,他到底是要搞什麼,怎麼到處都是做生意?”
一點都不奇怪啊,你看後來的外交不都是在做正義,兩個國家也好兩個地區也好,最主要的不就是商貿正常化嘛,山西是煤炭產區,河北是鋼鐵產區,這些東西都是彭小文的軍工體係所需要的,他出錢讓犧盟會的軍隊獨立保護的,不正是這個資源產地嘛!
犧盟會保護山西和河北的鋼鐵資源區,保盟維和部隊一方麵避免內亂使資源區的生產恢複正常,另一方麵通過自己的運輸體係將資源實施運輸和調撥,保證自己的軍工生產體係。
再想想這個幾年來彭小文都做了什麼事情,從1938年開始,彭小文在蘇北和魯南建立的水上基地,以及在兩廣通過陳策掌握的內河海軍,這些是水路運輸;通過孔家兩個小姐建立的陸上物流係統,並且把戴笠拉了進來,這是陸路運輸;從收購國際空軍雇傭軍組建飛狐部隊開始,就已經開始建立了航空運輸體係。
直截了當的說,在軍工體係已經基本建設完成的基礎上,在物流體係已經基本建設完成的基礎上,彭小文需要建設能夠支撐軍工體係發展的資源體係。
國民黨在談三民主義,延安在談共產主義,彭小文搞了個“理性監督力量加上激進力量”進行製衡,而實際上通過這種“調停”取得雙方的支持,建立起軍工、物流、資源相連通的經濟體係才是彭小文的真實目的!
(三)
為什麼不跟王明談判,談什麼呢?談理想談主義?談體製改革談民主集中製談三權分立?還是算了吧,等周副主席回來,他一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彭小文敢保證,周副主席一定會支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