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戰爭時期,無論建立什麼樣的體係,軍工體係、物流體係、資源體係、經濟體係還是金融體係,都是為戰爭打基礎,都是屬於上兵伐謀的範疇,接下來就是伐交的問題。
北方的六大資源體係,需要與共產黨進一步交涉和磋商,那是內部交往和溝通,但是東南亞這個大糧倉,就是外交的問題,在這個方麵牽涉到法國和英國,牽涉到法屬印度支那的總督,牽涉到英國駐緬甸的機構,自然也牽涉到泰國的方方麵麵的問題。
顧維鈞的外交仗,不比廣州的金融戰輕鬆!
陳家樂之所以在曆史上是個失敗的政治家,第一沒有靠山第二沒有軍隊,但是他之所以能夠在動蕩的時局中六次擔任總理,因為他有經濟能力。很顯然,這種人正是彭小文需要合作的對象。
第一步是如果到達泰國和如何進入東南亞的問題,安南計劃中將有三條路線,第一條就是曆史上的滇緬公路,這裏牽涉到緬甸和英國的同意;第二條是從鎮南關過諒山到河內,這裏牽涉到印度支那和法國的問題,現在池峰城、仵德厚兩個縱隊調到了湛江,邱廖戴兵團調到了桂西南,換防之後,邱兵團與杜聿明鄭洞國的第5軍將籌劃組建遠征軍,而這一次遠征軍不是進入緬甸,而是等到法國宣布投降的一瞬間進入印度支那,對抗軸心國軍隊!
第三條路,就是前麵說過的瀾滄江湄公河,西雙版納的景洪港,這個地方是彭小文謀劃已經很久的一處位置。
(二)
這個地球,大陸是各自孤立的,但是海洋是通連的,從各個河流的入海口向裏麵走,可以一直走到大陸的高原腹地。
但不是每一條河流都是適合航運的,比如日軍從地圖上準備先打山西,然後渡過黃河往陝西挺進,但是到了壺口瀑布的時候,卻被那種情景驚呆了,過不去,他們無論如何都過不去!
在湄公河下遊同樣有一座瀑布,叫做“孔瀑布”,現在位於老撾和柬埔寨的交界處,法國人在占據印度支那之後試圖溯流而上,直達中國腹地,但是在這座瀑布前麵他們停下來腳步,這座瀑布落差最大時候達到24米,也就是10層樓高,寬度達到15公裏。法國人在19世紀末曾在這裏修建船閘、運船軌道和牽引車等設施,現在這些設施己全部廢棄而成曆史的陳跡。
19世紀末又如何呢?抗戰時代如果能夠找到適當的航線,中國遠征軍會命喪野人山嗎?而這條航線,一直到2000年才找到,2000年4月,中國、老撾、緬甸、泰國四國正式簽署了《瀾滄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協議》,2001年4國正式通航。
湄公河流域總共六個國家,這個協議中沒有包括的就是柬埔寨和越南,也許沒有包括柬埔寨隻是擔心刺激越南而已。或者當某一天中國再次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時候,除了雲南廣西邊境、除了南海艦隊之外,可能會有一支軍隊從湄公河直接南下,從柬埔寨出現,將越南攔腰斬斷!
那個是未來的事情,對於當下來說,英國和法國也不過就是控製著緬甸和印度支那的大城市而已,從景洪向下到孔瀑布上遊的湄公河,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軍事空白區。別說二戰時期,一直到後來的後來,很久很久以後那個地方都是各國軍力無法覆蓋之地,順便說一句,這個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金三角”。
中國和泰國的合作,就從這一條湄公河開始。這一條曆史上沒有發現的路線,從西雙版納景洪港到泰國的清盛港,在21世紀的時候,這條航線隻需要8個小時,按照抗戰時期的船速,大約需要36個小時的時間,也就是說,兵力投送和物資運輸,一天半。
(三)
顧維鈞與陳家樂現在簽訂的,不能叫《中泰協議》,隻能叫做《陳顧協議》。因為這個協議中陳家樂不能代表泰國政府,而顧維鈞也不能代表蔣介石。
協議中陳家樂將向中國每年至少提供150萬噸大米和100萬噸木薯等雜糧作物,顧維鈞代表彭小文同意,向泰國派遣一支以“誌願軍”為名義的武裝,並且提供等值的軍火物資,幫助陳家樂建立和訓練“北泰安全衛隊”,幫助陳家樂打擊法國和日本,完成泰國的“獨立”和“民主”大業!
歐戰開始之後,泰國國內要求打擊法軍、收複失地的呼聲甚高,現任泰國總理鑾披汶·頌堪的親日團隊一直都在寄希望日本率先向法國發起進攻,但是第一個敲打法國的,是中國,日本和法國在印度支那玩起來**,這樣一來親日派大大丟分。
1940年1月底,中國誌願軍先遣隊已經抵達泰國,彭小文考慮再三,往這個區域放置的是張衝和劉放吾兩個縱隊,張衝的部隊本來就是滇軍係統,以張衝的名義屬於“回歸”,龍雲自然不會有太多的異議,而且糧食從雲南境內經過,各種稅費自然是由龍雲收取,再加上陳策分出一部分造船工業來到雲南,對雲南的內河航運有很大的幫助,對於兩廣和雲南來說,無疑是雙贏。
按照彭小文的計劃,6月份之前所要做的是準備,要等到德國進攻法國的時候再渾水摸魚,而目前的準備工作中,孫立人縱隊將在第二批到達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