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節 合作競爭(1 / 3)

(一)

王世傑的提議,在方向上大家沒有意見,而且從戰略位置來說,彭小文的“地盤”不僅僅是國軍的咽喉位置,同樣也是共產黨各個根據地的咽喉位置。但是孔祥熙提出的問題,的確是個現實問題,兩廣和東南亞這些問題誰負責解決?誰能保證彭小文離開之後這麼一大攤子事情不出任何亂子!

蔣介石在權衡,到底該如何使用彭小文。重慶的八月底依舊悶熱,還有一個讓人悶熱的喘不過氣的國際局勢和國內局勢,還有一個讓人煩悶的不止什麼時候能夠結束的漫長的會議。

戴笠推開門徑自走了進來,顯然是有非常大的急事。

戴笠和蔣介石耳語兩句,蔣介石的臉上滿是驚訝,電報拿在手裏反反複複看了很久,大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大事。

半晌,蔣介石道:“雪艇先生,是經國的電報,他和彭小文也在深入溝通此事。”

頓了一下,蔣介石費力地說道:“彭小文說他判斷您和參事處可能會提議讓他前往北方,經國請我們暫緩下決定,請雪艇先生赴廣州先行商議。”

說完,蔣介石看著滿屋子人目瞪口呆的表情,非常勉強地笑了一下,道:“大家很吃驚嗎?剛才雨農告訴我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有些恍惚,好像彭小文就在隔壁。”

大家不禁也陪著笑了一下,別說蔣介石恍惚,大家都有點象做夢!彭小文的幕僚團隊是算命的嗎?仿佛這裏的一切他們都了然於胸!

發呆了好一會,蔣介石自己解釋道:“雪艇先生是參事處的主任,右老、經國還有彭小文都知道,我想,也許是右老的分析和提議吧。”

王世傑也是飛速地動著腦筋,蔣介石說的理由他也想到了,但是作為一個幕僚,居然自己的想法被人家算的一清二楚,他的心裏很不是滋味。

然而王世傑卻不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即然他已經想到了自己會如此提議,難道應對北邊的,他們也已經有了主意?而且聽委員長說,是經國公子發來的電報,這說明已經征得了右老和經國公子的同意!

委員長從民國十六年開始到現在,與北邊明爭暗鬥已經十三個年頭,如果彭小文這個小子能夠有什麼良策,對於民國對於所有的中國人,無疑都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二)

蔣介石想了想,說道:“雨農,你親自陪同雪艇先生去廣州!在去之前先給彭小文發個電報,告訴他我們的預案,直接問他,如果讓他去北方一段時間,南方讓他拿出來一個妥善的代管意見!記住,是代管!”

大家沒有做聲,孔祥熙和陳誠心裏暗暗歎氣,蔣介石還是要動一動彭小文,而且幾乎已經是說的很死!最為讓人不舒服的,還要讓彭小文自己拿出方案來!

這實際上就等於彭小文拿出兩個方案,第一個是如何對付共產黨的擴張,第二個是如何在沒有他彭小文的情況下,讓兩廣和安南繼續正常運轉下去!他蔣介石的首席智囊都想不出來的問題,丟給彭小文去想,當彭小文是神仙啊!

蔣介石稍感欣慰的是,於右任和蔣經國對彭小文都是持有肯定態度,然而盡管如此,蔣介石依然不能完全對彭小文信任。

就像王世傑所想的那樣,蔣介石心裏也是在忐忑不安,從蔣經國的電報來看,這次彭小文似乎真的是有什麼重大的建議,而且指名道姓讓王世傑過去,也已經說的很明白,王世傑可不僅僅是參事處主任和幕僚長,這可是民國的大才、大儒!

王世傑,12歲時候張之洞破格選入新學,然後推薦到李鴻章創辦的北洋大學讀書,期間和後來被稱為“民國第一清官”的石瑛、地質學家李四光、駐英國公使郭泰祺義結金蘭,1911年年方20歲時候就參加了武昌首義,並被推薦為黎元洪的秘書。

二次革命失敗後,輾轉歐洲,先後獲得了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政治碩士和法國巴黎大學法學博士的學位,1920年受北大校長蔡元培之邀請回國任北大法學教授,其著作《比較憲法》稱為中國各大學的法學講義參考,是中國法學界的奠基之人!

1922年王世傑組建“民權大同盟”,組成《現代評論》社,以王世傑為首,幾乎囊括當時的所有著名學者,包括李大釗、陳獨秀、沈從文、鬱達夫、胡適、林語堂。而後創建武漢大學,王世傑更是傾盡全力!

王世傑,中國法學奠基人,憲政奠基人。

不過是學術界的成就,國家危難之際,王世傑應蔣介石之請,先後出任民國首任立法委員和首任法製局局長,民國六法都是他親自帶隊擬定的,抗戰時期擔任參事處主任,更是先後多次臨危受命,曾先後出任宣傳部長、外交部長、教育部長以及國民政府首任秘書長等職務,後來有人計算過,王世傑在抗戰期間總共做了31期黨政培訓,為蔣介石培訓的幹部數量,是兩萬三千人!

可以這麼說,彭小文的政策如果得到了王世傑的認同,就等於得到了蔣介石的認同!

蔣介石並不擔心彭小文刁鑽古怪,王世傑是何等人物!豈能讓那個臭小子跳梁小醜一般的胡作非為!對,讓王先生過去給他們那個幕僚團隊上上課,讓他們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