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得意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對高級將領們說道:“武漢三鎮必須守衛,惟守之不易。武漢近郊,尤其城北根本無險可守。而城區又被長江隔斷,城外便布湖沼,絕非久戰之地。那麼武漢又如何來守衛呢?我想請各位將軍把眼光放遠一點,你們看武漢東北邊的潛山、太湖,北麵的雙門關、武勝關。還有武漢外圍的幕府山、大別山和長江,這些都是守衛武漢的天然屏障啊。”講到這裏,蔣介石停住了話頭喝了口水,他看了看眾人的反應。陳誠、俞濟時等人,聞言長籲了一口氣,緊繃的臉上終於現出了一絲笑容。這笑是發自內心的,實實在在的笑。到會的大部分將領都在上海吃過地域狹窄、優勢兵力展不開的苦頭。會前,所有將領都怕“高明”而又固執的蔣介石再來個死守武漢的計劃。現在蔣介石終於開竅了,這讓大家終於放下了心裏的“石頭”。
會場上的氣氛終於輕鬆了下來,有人竊竊私語起來。蔣介石像是受到了鼓舞,更加神采飛揚,滔滔不絕的說道:“諸位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我軍據三鎮而戰,戰火勢必殃及城區,武漢之政治、經濟重要必失。被困城中,我軍也猶如甕中之鱉。南京的教訓就在眼前,諸位切不可忘記!所以武漢要戰,就必須戰於遠方。概括之,守武漢而不戰於武漢,這乃是上策。”說完之後,蔣介石也沒再開口,但臉上卻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蔣介石雖未完全擺脫消極防禦的舊胎,但自從和日本開戰以後,上百萬**將士的流血犧牲多少觸動了他。能懂得利用武漢外圍廣大的地區和無數的天然屏障,應該說蔣介石在軍事上的確是變的高明了一些。
第二天上午,俞濟時回到了軍部,他特意召見了龍風等人,並正式任命龍風為74軍補充團的團長,趙德生仍任副團長,張偉也被任命為了副團長兼團參謀長,三個人均是上校軍銜。由於龍風升任了團長,所以宋岩就繼任了1營營長的職務,軍銜也被提升為了少校。宣布完人事任命以後,龍風等人不敢耽誤俞濟時處理軍務,就起身敬禮離開了俞濟時的辦公室。
一走出俞濟時的辦公室,趙德生就興奮的說道:“哥們,這74軍可是**序列中的五大主力之一啊,這74軍更是蔣委員長的“禦林軍”啊,這下我們也成了“禦林軍”了。”張偉用鄙視的目光看了一眼趙德生,然後對他說道:“你先別高興得太早了,我們現在還隻是“禦林軍”裏的補充兵!”這時龍風也接著說道:“想要當上真正的“禦林軍”,我們還得努力啊。”宋岩聽了他們的話後,就對這三人說道:“啥“禦林軍”不“禦林軍”的,我沒啥興趣,但是你們三人都成上校了,就我還是個少校,你們是不是得請我喝酒啊?”趙德生高興的說道:“沒說的,兄弟。這頓酒我老趙請了,走哥幾個,武漢黃鶴樓!”龍風和張偉也高興的說道:“好,今天晚上咱們就不醉不歸。”
中午時分,龍風他們搭車來到武昌長江邊上,遠眺長江南岸的黃鶴樓。隻見那黃鶴樓建在城台之上,台下綠樹成蔭,遠望煙波浩淼。中央主樓有兩層,呈平麵方形,下層左右伸出,前後出廊屋與配樓相通。全體屋頂錯落有致,翼角嶙峋,氣勢雄壯。看著眼前的黃鶴樓,張偉不僅感慨的說道“黃鶴樓素有天下絕景之稱,與湖南的嶽陽樓,山東的蓬萊閣,江西的滕王閣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名樓。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晉滅東吳以後天下一統,這黃鶴樓的軍事價值也就不存在了。等到了盛唐時期,黃鶴樓早已演變成了著名的名勝景點,曆代文人騷客到此遊覽,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這時龍風不由得吟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龍風剛念出這四句詩,張偉就接著吟道:“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蕭,江城五月落梅花。”
宋岩有些不耐煩的說道:“你倆整的這是啥玩意?我咋就聽懂了個吹蕭呢!再說這吹蕭得去找窯姐,難道著黃鶴樓裏就有窯姐嗎?那我可得讓他們好好的給我吹吹蕭!”龍風和張偉鄙視的看著宋岩,趙德生有些無奈的說道:“兄弟,人家念的那是詩,是唐朝詩仙李白的名句。怎麼到你嘴裏怎麼就成了吹蕭,你這簡直就是有辱斯文啊。”宋岩這才明白過來,就急忙說道:“以前常聽老人們講說古人們都愛寫詩,可我就納了悶了,他們幹嘛老寫詩呢?寫點幹的不是更好嗎?”趙德生滿臉黑線的對張偉和龍風說道:“誰把這貨帶來的,趕緊把他送回去吧,我實在是丟不起這人了。”張偉和龍風趕緊回答道:“我們不認識他!”說完就向江邊的輪渡跑去,趙德生也趕緊追了上去。宋岩見他們跑了,就一邊追趕一邊說道:“等等我,我說得沒錯啊?吹玉蕭不也是吹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