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英軍在緬甸參戰兵力達到了4萬餘人,坦克和裝甲車多達160輛,但在撤回印度時,被俘、陣亡、失蹤人數多達2萬餘人,坦克、裝甲車、大炮等重武器全部丟光,到達印度時,隻有13500人,另有數千傷員,個個都是破衣爛衫的,足足休息了半個多月才恢複了元氣。駐緬英軍指揮官亞曆山大垂頭喪氣的對印度總督蒙巴頓說道:“敗得太慘了,大英帝國的軍威,何日才能重振啊!”當他聽說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進入了印度境內,頓時就感到了異常的驚訝。因為第38師在進入印度前,沒有通知英軍方麵。第38師在沒有彈藥補充和給養補給的情況下,衝破日軍的層層攔阻,安全的撤到了印度,這不能不讓亞曆山大感到驚訝。
印度總督蒙巴頓,一聽說中國軍隊進入了印度,深恐他們參與由印度國大黨甘地等人領導的獨立運動,又懾於中國軍隊的英勇善戰,怕難以控製第38師,就不顧中英兩國簽定的同盟國條約,命令駐英帕爾的英軍部隊將第38師就地繳械。孫立仁得知這個消息後,惟恐激起部隊官兵的憤怒,立即封鎖了消息,僅僅下達了“加強戒備”的命令。然後他立即四處奔走,向英軍高層進行申訴,並要求史迪威、亞曆山大、斯高特等人出麵解救第38師的窘境。
史迪威、亞曆山大、斯高特等人還算是守信用的,他們出麵向印度總督蒙巴頓解釋說:“新編第38師是英軍的救命恩人,如果沒有新編第38師的援救和一路掩護,駐緬英軍就很有可能回不了印度了,萬萬不能將新編第38師繳械。”由於有了史迪威、亞曆山大、斯高特等人的幫忙,繳械風波,這才得以平息。
此後不久,孫立仁接到來自重慶軍委會的命令:“嚴禁新編第38師官兵幹預或參加印度內部的一切政治活動,嚴禁與印度國大黨的人員接近和往來。”孫立仁嚴格的執行了這一命令,全師官兵在英帕爾休整期間,全部待在軍營裏修養生息,像坐牢一樣不能隨意出入軍營。緊接著,按照盟軍參謀長史迪威的命令,新編第38師移駐到人煙稀少,又極為偏僻的地方--列多駐防。
第200師損兵折將的退回了雲南,情況較好的新編第38師也退入了印度。可是,這時杜聿明所率領的第5軍還在緬北的原始森林裏掙紮著前進呢。他們早已和外界斷了通信聯絡,而且也早已沒有了糧草供應,像一群迷途的羔羊一樣在緬北的原始森林裏尋找著出路。
緬甸現在正是雨季,傾盆大雨晝夜不停下著,第5軍的官兵們每天都在冒雨前進,到了夜裏,在樹下躲避大雨。大家將砍下來的樹枝墊在身下,借以隔離潮濕的地麵。原始森林裏有很多的螞蝗、蚊子和其他的毒蟲,地上、樹上、草上無處不在,任何人都無法避免被這些毒蟲叮咬。被毒蟲叮咬之後,傷口就變得痛癢難耐,用手一撓,就會感染,隨後就會流膿流血,非常的痛苦,隻要有人堅持不住了,一旦倒了下去,很快就會被毒蟲所吞噬,直至腐爛成一灘汙水,這些汙水裏含有巨毒,一旦沾染上,就會毒發身亡,所以第5軍的部隊就開始了大量的減員。
第5軍幾萬人馬在原始森林裏掙紮著,人越走越少,而原始森林似乎永遠也沒有盡頭。官兵們內心渴望能早日走出著原始森林回到祖國,但在這茫茫的原始森林裏始終也找不到出路。杜聿明帶著這支隊伍在暗無天日的原始森林裏越走越難,越走越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
孫立仁率部撤到印度後,最關心的就是第5軍的下落。他多次請求亞曆山大派飛機尋找第5軍,可是由於緬甸的雨季已經開始,天氣變得異常的惡劣,第5軍所在的又是一片原始森林,飛機雖然多次偵察這片原始森林,始終也沒有發現第5軍的蹤跡。好幾萬的人馬就這樣消失在了原始森林裏,這讓重慶軍委會也十分的著急。蔣介石派後勤總司令俞飛鵬親赴印度查訪第5軍的下落,但依然沒有找到杜聿明他們的一絲消息,俞飛鵬在孫立仁的建議下再次請求英軍派飛機繼續幫助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