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企業財務信息公開——企業財務信息披露(4)(1 / 2)

所以,企業和政府都應認識到,在現代複雜的商業環境下,披露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無法避免的,隻有那些在會計準則允許範圍之外的會計手段和使交易顯失公允的經營手段,才需要明令禁止。

需要說明的是,在便於二級市場操作的市場動因下,情況稍微複雜一些:它時而是一種必要的戰略戰術,如改善形象、並購和反並購行為;時而是赤裸裸地謀求私利,如炒作證券價格。

(3)自證性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管理。同樣是麵對現代複雜的商業環境,一些優秀的企業選擇主動向市場傳遞信號,以便將自己和質量低劣的企業區分開來。

這種披露管理並不改變企業財務信息的內容(事實上也不再需要過多的包裝),而是采取如到監管更加嚴格的資本市場上市、引入獨立專家的鑒證、選擇更具權威的披露媒介、派出高層管理者發布信息等策略,旨在提高信息置信度,從而幫助信息受眾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同時使那些簡單、粗陋的利潤操縱和盈餘管理達不到預期效果。這種創造“多贏”局麵的行為,才是理性的應對策略,是十分值得提倡的,本書稱之為自證性披露管理。

5.2.4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管理的優化

可見,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管理的動因是複雜的,維度是多元的,效果也是不確定的;從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管理的性質來看,則優化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管理的總體思路應是:限製自利性、疏導自衛性和推進自證性的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管理。

在實踐中,鑒別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管理的性質有一定難度,因為人的動機和意圖是隱於內心、難以觀測和無法度量的東西,但它們又都有一個外在的、顯性的標識,即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管理的維度。在五個維度中,我國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管理主要是針對披露內容、披露數量,由此,我們看到我國資本市場上充滿了通過各種手段直接操縱或曰管理報告盈餘的案例,而管理披露媒介、披露方式以提高信息置信度的企業則少得多。

改變這種局麵,需要企業財務信息披露鏈上眾多參與者共同努力:管理者,他們按照會計準則準備財務報告,為此他們在企業內部建立和運行各種管理製度來積累有價值的企業財務信息,並將其中一部分予以公開;董事會和股東大會,他們對管理者進行嚴格監控,這在公司法、證券法等法規中有明確要求和規定,是財務治理的重要安排;財務信息中介,其中最重要的是注冊會計師,他們對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公允性等發表意見,此外還有一些獨立財務顧問,他們對財務報告進行分析、加工,並結合其他信息對企業進行評估、預測,有助於提高企業財務信息的相關性;作為監管者的政府,其中立法機構和準則製定機構負責建立原則,監管部門負責提供操作性規範和實施行為督導。

5.2.4.1管理者的應有努力

目前,我國還缺乏高素質的職業經理人,很多企業的管理者可能還沒有認識到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管理的多維性,無從知曉有這麼多可供選擇的策略;或者是盡管認識到了,但其中某些策略要求較高的專業素養和信息溝通能力,比如管理披露冗餘、召開新聞發布會、發表演講等,管理者無力實施。

但至少有一個簡便易行的策略,即擴展披露內容,這裏是指在符合國家信息披露製度要求和規定的基礎上,自願性披露更多信息。具體有哪些信息?

(1)核心能力信息。大量調查和研究表明,自願性披露主要圍繞核心能力,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為了達到突出競爭優勢、展示公司未來的效果。西方成熟資本市場的實踐表明,當利益相關者對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狀況不滿意、資本市場麵臨整體誠信危機時,資質優良、業績不俗的企業傾向於加大自願性披露以突出自己。顯然,這正符合我國資本市場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