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人員在樹林裏發現一具自殺的男青年的屍體後,立即給蘇敏打去了電話,讓她去辨認一下屍體。
蘇敏看後,證實死者正是黃劍,警察問她是否跟黃劍吵過架,蘇敏堅持說沒有,警察又問她能否提供什麼線索,她也說自己不能提供什麼線索。公安人員雖然很奇怪,但因為黃劍確係自殺身亡,因此沒有為難蘇敏,也沒有立案。
蘇敏想到下一個就是自己,她已經顧不上為死者過多地傷心了,給黃劍的家人打去電話,通知他們立即到北京來處理後事後,她便開始為自己的安全考慮。
她本來還對警方寄予了一點希望,但發現警方確定黃劍係自殺之後,便不再關心她和黃劍的事,她不禁想到了那句話:靠人不如靠自己。
何況,她心裏也很明白,凶手是個可怕的鬼魂,就算警方派人二十四小時地保護她,也難保證她的安全。
“現在可能隻有沈俊能救我的命了!”
黃劍已經死去,也應該變成了鬼魂,如果黃劍能保護她的話,自然更好。但她不知道黃劍是否真的變成了鬼魂,是否會來聯係她。
她雖然受過高等教育,但對於鬼魂這種東西,卻可說一無所知。
恐怖小說和鬼片她雖然看過無算,但那些都是虛構的故事,不足為憑。
而關於這方麵的“理論知識”,卻不可能有人能教她。
她心想,從“理論”上講,鬼魂應是人死後的一種存在形式,按照這個邏輯分析的話,任何一個人死後,都會變成鬼魂。
但是,她覺得這個“理論”應該站不住腳。假若每個人死後都會變成鬼魂的話,那這個世界不亂套了?鬼魂不知要比生人要多多少萬倍?何況,隻有人這種動物才有靈魂嗎?假如動物也有靈魂,死了也變成鬼,那這個世界不就成了鬼的世界了嗎?
因此,她隱隱覺得,可能不是每個生命死後都能以鬼的形式存在。也許隻有特定的人,因為特定的原因,或者說他(她)死時恰好符合了某些特定的條件,才能以鬼的形式繼續存在於這個世界?
這些假想當然不能得到證實,也沒有求證的時間和意義。
因此,她不能把自己求生的希望寄托到黃劍身上。
但沈俊會不會答應她的要求?在今後的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內,一直蹲守在她身邊,暗中保護她呢?
如果對方是黃劍,也許他願意,但沈俊跟她並無特別的交情,她憑什麼要求他連續數月、分秒不停地蹲守在她身邊保護她?
除非是他的親人,或者他的女朋友,他才有可能這樣做。
心念及此,她全身微微一震,猛地想到了一個辦法:“如果我把那個東西轉交到他的親人或者女朋友手裏,他可能就會被迫保護我了吧?”
這個念頭在她心裏一閃即滅,她覺得這樣做實在有些卑鄙,而且,沈俊知道後,可能不用等到那個凶靈出現,就會先殺了她!
她想來想去,覺得最好的辦法還是先拉近自己和沈俊的關係。
“人心都是肉長的,也許鬼也講感情吧?我對他好,也許他也會對我好吧?”
雖然沒有什麼“理論”可做依據,但她還是相信鬼應該也有感情。她想起《聊齋誌異》裏那些鬼怪故事,覺得自己的猜想並非毫無根據。何況,沈俊明明已經死了,卻還想查明事情的真相,這一點本身也說明鬼跟人一樣,也對一些事情放不下。
她決定送給沈俊一些東西,不管他是否需要,至少要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