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大地風雲 二百六十 浴血山海關(1 / 3)

在山海關方向,不管是李自成、吳三桂或者是多爾袞,都並沒有想到,就在山海關發生激烈戰鬥的時候,京師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吳三桂為了催促多爾袞盡快出兵,答應盟誓剃發。

多爾袞對吳三桂如此痛快地表態,並剃發,願意盟誓,不由得大喜,就在威遠台設下儀仗,吹螺,殺白馬祭天,宰烏牛祭地,向天行禮,歃血訂盟,斬衣折箭為誓,表示雙方恪守諾言,此後絕不反悔。

儀式舉行完畢,吳三桂把他所率諸將引見給多爾袞。他考慮到時間萬分緊迫,吳兵來不及剃發,便對吳三桂說:“你回去,可令你的兵士用白布係在肩上,作為記號。不然,同是漢人,無法分辨,恐致誤殺。”

說完,令吳三桂先行,他隨後傳令清軍準備入關。

吳三桂率隨從將士疾馳,返回關城,果斷地下令開城門。於是,山海雄關的東大門洞開,迎接著它的新主人的到來。

過了不一會兒,隻見浩浩蕩蕩的清軍分作兩路,如兩股洪流,飛奔而來:左翼是英王阿濟格,統萬餘騎兵,從北水門入;右翼是豫王多鐸,統萬餘騎兵,從南水門入。多爾袞自率主力三萬餘騎兵殿後,從關中門入。餘部仍駐歡喜嶺。

當清軍正在大規模進關時,吳三桂按約定先率五萬餘眾出戰,直奔石河西而去。

李自成指揮大軍已在石河西岸的紅瓦店一帶擺開決戰的陣勢。北自山,南至海,綿亙二三十裏,陣如一字長蛇,麵向山海關,展開了一舉奪關的態勢。

李自成帶少數隨從人員,還有崇禎太子等,立馬於西北角一座高崗上,在他的背麵,燕山峰巒聳峙;在前麵,向西南至山海關,向南至海,展現出一片寬闊的平川地帶,石河流貫其間,它從燕山穀底流出,南入大海。

時值四月下旬,正是它的枯水季節,水勢淺緩,清澈見底,人馬涉水,如履平地。李自成立馬於高崗,戰場全貌,盡收眼底。

此刻,他的心情起伏不定。他起自西北高原,而躍馬縱橫於中原大地,征戰已十多年,出生入死,經曆了多少血戰!

剛到山海關時,他並不把關寧軍放在眼裏,曾說過:“吳三桂兵僅三千,我三十萬,以一百人捉一人,可用靴尖踢倒!而且吳三桂與北虜久相仇殺,必不相救,即使來救,北虜住滿洲,衣糧馬匹器械,尚須整頓而來,也得曠日累月。

出征前,他還許下諾言:“等攻下山海關,我再即位。”

然而他低估了關寧軍的戰鬥力,也沒想到清兵會來得如此之快,因此全不提防。

可是,他從二十一日與關寧軍首次戰石河,已感到遼東邊兵是他與明兵作戰以來所遇到的最強勁的對手之一。他已意識到,今後的命運,成敗決於一戰。

為了保證這次戰役的決定性勝利,他已把全部軍隊包括精銳都投入了戰場,盡管他已傾注了全力,可不知道為什麼,想著即將到來的大戰,心中仍不免有幾分擔心!

決戰終於爆發了!

關寧軍呐喊著飛馳過河。忽然刮起了大風,飛沙走石,塵土蔽空,刮得對麵不見人。關寧軍的呐喊聲,伴著狂風怒號聲,不顧一切地直衝大順軍右翼的後部。大順軍毫不畏懼地迎了上去,一場空前的血戰開始了。

吳三桂複仇心切,見到大順軍分外眼紅,又有清兵的後援,勇猛倍增,鼓噪全軍奮擊。吳三桂親自出馬,他的大將吳國貴提刀躍馬,身先陷陣,被吳三桂激勵起來的士卒個個奮勇,無不一當百,在陣中奮力衝突。

大順軍毫不示弱,奮勇進擊,前者死,後者繼進,以優勢兵力對關寧軍實行三麵包圍。

關寧軍拚力反擊,東西馳突。關寧軍向左突,大順軍的號旗左指,迅即進圍;關寧軍向右突,大順軍的號旗向右指,再進圍,吳三桂再衝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