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大地風雲 二百六十五 雄關易幟(2 / 3)

林慶宗派人在城樓上觀看,過了小半個時辰,卻見大批明軍幾乎是向山海關衝鋒而來,那些關內士兵見來得凶猛,不敢開關,忙將林慶宗叫到城樓之上!

林慶宗仔細觀看,來的士兵白衣素袍,帶隊將領正是黃飆黃總兵麾下愛將孟誌軒,心中大喜,急令人打開關門。

這支江南軍為了及時感到山海關接應林慶宗起事,這一路也是苦不堪言。連續的強行軍,讓足足一千五百餘人掉隊。一見林慶宗,孟誌軒也不多言,立刻命兵士們進關,又令架設火炮,禁閉山海關關門。

短短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山海關兩易其主,從大明到滿清,現在又由滿清回到了大明手中,而這次大明的戰旗重新插回到山海關,讓毫不知情的多爾袞即將麵臨自永平之敗後一次更加沉重的打擊……

……

多爾袞指揮的大軍,撤退不可謂不快,一心牽掛著盛京的多爾袞,隻督促各部加速行軍,可一路上陰雨連連,道路泥濘不堪,後麵江南軍又緊追不舍,卻讓清軍的體力嚴重透支!

這一路多爾袞想來也覺得荒唐,幾天前還是自己親領大軍追殺李自成,可一轉眼,自己卻成為了被追殺的獵物。

三十日下午,負責斷後的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率敗兵趕上,這兩人的隊伍看起來樣子慘不忍睹,五千餘斷後的士兵,回來的尚不足一半。孔有德和耿仲明這兩位異姓王爺,身上各自帶傷,看來狼狽不堪。

多爾袞心裏苦笑不止,好言安慰了兩人幾句,命吳三桂為先鋒,徑自先如山海關,迎接清軍大隊入關,而後緊鎖雄關,退到大清境內修整後以圖再戰。他要讓這座雄關,變成大清抵禦大明的一道堅實防線!

當吳三桂領著殘兵到達山海關的時候,忽然關上炮聲大作,硝煙彌漫和連聲的巨響中,吳三桂身邊將士紛紛落馬,一時間,戰場上亂成了一片。

吳三桂呆呆地坐在馬上,一聲不響,任憑炮彈在自己附近炸響,他的臉上一片死灰,因為他看到了山海關上的戰旗上,寫著一個大大的字:

“明”!

“平西王,炮火太猛,避一避啊!”邊上部下大聲道。

吳三桂對著他笑了笑,一張口,一大口鮮血噴在了他破壞的盔甲之上……

“朱斌,朱斌!”

當多爾袞從後趕上,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同樣也古怪地笑了:

“平西王,你我皆中朱斌之計,他這是故意用你放大清入關,爾後複奪山海關,此時後有追兵,前路斷絕,我等皆成甕中之鱉,好,好朱斌,好個忠勇武英王!”

多爾袞居然發出了笑聲,可這笑讓人聽起來卻是如此的滲人……

如果這一次自己所率大軍皆沒與此,對大清來說,絕不是一次簡單的失敗。在出征前,大清已經下達了總******,大清境內凡男丁七十以下,十歲以上,無不從軍。數十年來,從後金到大清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舉動。

大清精銳盡出,留守在後方的大多都是些六七十歲的老人、十幾歲的孩童,多屬老弱病之兵。連出使朝鮮的清使臣鄭命壽對朝鮮使臣不無憂心地說:“成敗之判,在此一舉。”

也許朱斌正是看準了這一點,在永平決戰的時候,才命令江南軍水師登陸,多爾袞判斷出這是朱斌的騷擾之舉,因為大規模地登陸,無論在後勤保障,還是在接應攻擊上都會麵臨比較大的困難。

但是,盛京以及大清其它各鎮的守備力量過弱,萬一出現了什麼閃失,這樣巨大的責任誰也承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