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大地風雲 二百六十七 邊關四大鎮將(1 / 3)

原來,朱斌雖然從來對高麗厭惡,但目前的局勢,高麗卻還能幫上自己大忙,而實事求是的說,這個時期的高麗還是一心向著大明!

當初大明崇禎九年,皇太極正式由汗改稱皇帝,改國號大清,族名滿洲。他事先將此事通報高麗,希望高麗參與勸進。

高麗聞訊大嘩,對滿清積累近十年的憎惡、羞辱情緒一並迸發。高麗臣僚紛紛痛切陳詞,“使彼虜得知我國之所秉守,不可以幹紀亂常之事有所犯焉。則雖以國斃,可以有辭於天下後世也”。

在一片慷慨激昂的氣氛下,仁祖拒不接見後金使團,不接受其來書。後金使團憤然離開漢城,沿途百姓觀者塞路,頑童或擲瓦礫以辱之。

該年四月,皇太極在盛京正式舉行稱帝大典,高麗使臣羅德憲、李廓拒不下拜。皇太極非常氣憤,認為這是高麗國王有意構怨,決定舉兵再征高麗。

該年十二月二日,皇太極親自統帥十萬大軍親征高麗。清軍渡江後,揚野戰之長,舍堅城而不攻,長驅而南,僅僅十二天便抵達王京城下。皇太極下令用火炮攻城,同時清軍又攻占了江華島,俘虜王妃、王子、宗室七十六人,消息傳來,見大勢已去,仁祖隻好求和。

正月三十日,仁祖率領群臣出南漢山城,徒步前往漢江東岸的三田浦清營拜見皇太極,伏地請罪。皇太極降旨赦之。高麗朝廷中主戰最堅決的洪翼漢、尹集、吳達濟三人被清軍索要,在沈陽就義,號稱“三學士”。此役為高麗曆史上著名的“丙子虜亂”。

丙子虜亂之後,高麗成為清朝的附屬國。世子李滯長居盛京,另外一質子則由鳳林大君和麟坪大君輪流擔任。同時高麗還要歲貢黃金百兩、白銀千兩、白苧布二百匹、各色綿細二千匹、各色細麻布四百匹、各色細布萬匹、米萬包等等。

而在曆史上大明滅亡後,李朝王室一直進行各種追思活動。仁祖不忘宮中焚香望闕之禮。時朝鮮君臣認為,“我朝三百年來,服事大明,其情其義,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再造之恩,自開辟以來,亦未聞於載籍者。宣祖大王所謂義則君臣,恩猶父子,實是真誠痛切語也”。

李朝孝宗甚至倡議北伐,以光複大明江山,隻是後來各種原因北伐之舉遂罷……

那李滯聽了朱斌的許諾,頓時大喜,伏在地上拜道:“下邦屬民,若得能回國家,必然上報國王,以念武英王之大恩。我高麗曆來為大明屬邦,屢受金虜欺壓,今得江南軍依為臂膀,則高麗回歸****不遠矣……”

朱斌讓他起身,賞了身江南軍的孝服,命其為崇禎戴孝。一麵又讓兵進山海關,嘉獎了林慶宗、孟誌軒、李建標等人之功,便召麾下眾將進入山海關商議軍情。

第二日,就看一將來報。原來,朱斌分兵出的一萬八千人,除八千人增援山海關,另一萬人卻已在牆子嶺設下埋伏,多爾袞退到時,卻被伏兵四出,一輪弓箭火器之後,多爾袞大敗,遺屍兩千餘具,向滿清地境狼狽撤去。那伏兵卻又追殺一陣,得了無數馬匹、刀槍、戰旗,這才得勝而歸。

眾將聞聽大喜,李天齊當時就說道:

“武英王,我軍接連在永平、山海關大捷,殲滅金虜無數,此時金虜已成殘兵,何不趁此大好天賜良機,整點兵馬,一舉殺到盛京,拿得那金虜皇帝,以安先帝在天之靈?”

這話一出,眾將多有讚成者。朱斌心中雖另有想法,卻也不禁被這建議所動,正沉思間,忽然一人說道:“不可,此事萬萬不可!”

視之,卻是軍師黎風。隻聽他說道:

“武英王,列位將軍,我軍雖連戰連捷,但亦已成疲兵,永平損兵近兩萬,山海關又有損失,此刻將疲兵憊,不宜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