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大地風雲 二百六十九 矛盾交織(2 / 3)

原來,自史可法離開南京後,不過短短幾天時間,大臣大學士張慎言、高弘圖、呂大器、薑曰廣等先後都被排擠出朝廷,馬士英操縱朝政,濁亂國事。

那“弘光帝”朱由崧也原形畢露,深居禁中,喜歡幼女的他,多在民間抓幼女入宮供他淫樂,這些都算了,朱由崧還準備大興土木,修興寧宮,建慈禧殿,高興起來便毫無節製地揮霍金錢大肆賞賜親信大臣,國庫裏大把大把的銀子已如流水般花了出去!

“這就是你們立的‘明主’啊!”張溥譏諷著道:“這些都也算了,我知你們整日裏喊‘討賊’,叫‘中興’,要報君父之仇,我且問你,我大明最大的敵人是誰?”

史可法連想也不想便道:“我大明最大的敵人,自然是李自成、張獻忠之流,前些日子我曾聽說平西伯吳三桂借兵剿賊,此計大妙,若是武英王、平西伯和清軍能夠聯手,這天下便很快就可以天平下來了……”

(史可法曾做《款清滅寇疏》,認為滿清是朋友,借助清兵的力量將被定為國策,不過其後的舉動還是不愧為真正的民族英雄的。)

“平西伯?吳三桂早成了滿清的平西王了。你們這些讀書人啊……”張溥大笑起來,他似乎忘記了自己也是個讀書人:“來來,憲之,我且與你述說國家大事。”

說著,他便把吳三桂如何接引清兵入關,如何剃發投降,武英王如何一怒舉兵,江南軍如何浴血疆場,敗賊寇,滅清兵,收複大明失地的事情詳詳細細說給了史可法聽。

史可法聽得目瞪口呆,南京消息閉塞,想不到短短的這麼點時間,天下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本來在離開南京前,他與“弘光帝”,馬士英等人商議,認為要想中興大明,控製朱由斌日漸龐大的權勢,非得借助吳三桂的力量不可,誰想到這事情的發展和自己的想像根本就不一樣……

“憲之啊。”張溥歎著氣道:“你們都隻說武英王如何如何,都隻想著要把武英王架空了,除掉了,那才開心,卻不曾想著,若無武英王在,這滿清早就入關了。這些異族人的凶殘,你們從來沒有體會過。當初我大明與它想對峙時,每占一城必然屠城,你想想看,若是被他們入關南下的話,我大明子民將會遇到什麼樣可怕的事情?”

見史可法默然不語,張溥搖著頭道:“其實,最沒有野心的就是武英王了,若想當皇帝的話,先帝蒙難的時候就可以當了;若想當皇帝的話,收複京師的時候也可以當了,可武英王為什麼不願意坐上這個位置?因為他心裏想著的,是如何光複咱們大明,是如何中興咱們大明,在戰場上浴血廝殺的,是武英王,是十數萬江南軍將士!可你們,你們啊……”

“老師,可我,我現在怎麼辦?”史可法猶豫著說道。

“武英王讓我帶句話給你。”張溥微笑著道:“他說你史憲之乃是難得的賢良之臣,隻是閉塞於南京之地,如何知道天下大勢?他請你到江南軍軍中一行,一是看看江南軍是如何剿賊的,二是也避避這南京和江南複雜紛亂的局勢吧……”

史可法點了點頭,心裏忽然一驚:“難道,難道老師的意思是,南京即將有變,武英王準備對他們動手了……”

“這就不是你我能夠知道的了。”張溥搖頭說道:“憲之,我和你說句推心置腹的話,其它的咱們不說,光說名分這一條,先帝尚有三子在闖賊手裏,武英王正在全力營救,先帝之子尚在,朱由崧如何能夠妄自稱帝?名不正言不順。就算武英王不忍處置朱由崧,你當天下人人都同武英王一般的仁慈嗎?早早晚晚朱由崧和馬士英都會遭難的……你憲之一生清廉正直,不要因為此而壞自己的名節啊……走吧,走吧,明日我便安排人送你至江南軍中,莫再卷入這裏的是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