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戰旗獵獵 五百四十九 布哈拉城(2 / 2)

崇禎十七年巴哈杜爾即汗位。他把相互仇視的烏茲別克的大貴族們團結起來,改革行政製度,對內打擊土庫曼軍事貴族的政治勢力,並殘酷地迫害土庫曼人;對外擊退卡爾梅克人對希瓦綠洲的侵犯。這些有效的措施,使得希瓦汗國迅速的強盛起來!

他痛感其祖先屢受布哈拉諸汗的欺淩,出於複仇心理,多次率軍侵入該國,並且在大明對準噶爾用兵的時候,成功的率領著自己的軍隊,兵臨布哈拉城下。

而本來一直戒備著準噶爾汗國的哈薩克汗國汗王江格爾汗,由於準噶爾汗國的亡國,出於自身的利益需求,也把目光同樣投放到了正在遭受攻擊的布哈拉汗國身上,並且連結葉爾羌汗一起派出使者,要求與希瓦汗國聯合,共同瓜分整個布哈拉汗國。

本來由於布哈拉城的頑強抵抗,巴哈杜爾的幾次攻擊都無功而返,這讓一直存心報仇的巴哈杜爾汗憂心忡忡。而哈薩克汗國和葉爾羌汗國的到來,這等於是為巴哈杜爾汗送來一場及時雨。幾乎沒有什麼猶豫,巴哈杜爾汗就答應了三方結盟的請求。

這一來讓本來就處於困境中的布哈拉城更加雪上加霜,眼看著在布哈拉城下越聚越多的敵人,布哈拉汗國的汗王納狄爾汗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絕望。

這個時候他的大臣,告訴他們的汗王,可以向新近滅亡了準噶爾汗國的大明軍隊求助,以遏製哈薩克汗國、葉爾羌汗國和希瓦汗國的聯盟,臣下的這一建議,等於是給處於黑暗中的納狄爾汗一份巨大的光明,幾乎沒有任何的猶豫,納狄爾汗就派出了他的使者。

這其實也是給大明的智勇侯、冠軍大將軍黃飆送去了及時雨。這等於是大明根本不用找任何形式的借口,便有了出兵的理由。黃飆旗幟鮮明地告訴納狄爾的使者,大明絕對不會坐視布哈拉汗國受到欺淩。為了兩國的友誼,自己的軍隊將會立即出征。

在滿懷感激的布哈拉使者離開後,早就完成出征準備的明軍,依然是由最為讓人信任的毅勇侯、督軍大將軍李天齊指揮,以三千火突騎為先鋒,向布哈拉城推進。並限令必須用最短的時間抵達布哈拉城之下,並城內守軍交相呼應,並等待明軍主力到達。

李天齊從來都是一個讓人值得信賴的將軍,就在布哈拉城在聯盟軍的猛攻之下,多處城防出現嚴重破損,部分聯盟軍士兵已經登上城樓,整個布哈拉岌岌可危的時候,李天齊和他的三千火突騎,就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現在了聯盟軍的身後。

順風順水的聯盟軍,遭到了來自身後的突然打擊。那些騎在馬上,用七八條短小火槍不斷交互著射擊,來去如風的騎兵們,簡直就是一群死神一般,他們不斷的往聯盟軍最核心部位衝擊,不斷攪亂著聯盟軍的陣型,而後又風一樣的衝出敵陣……

聯盟軍的總指揮,巴哈杜爾汗在猝不及防間,不得不下達了暫時停止攻擊布哈拉城,將全部精力應對來自後方襲擾的命令,他完全想不出這些軍隊是什麼時候到達的,完全不明白這些軍隊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裏,而事先,卻根本沒有一點的情報傳來。

而哈薩克汗國的汗王江格爾汗卻竭力反對這一命令,他認為現在的布哈拉城已經朝不保夕,眼看著唾手可得,聯盟軍應當一鼓作氣,一舉攻下布哈拉城,爾後可以從容的調整聯盟軍軍力,以應對身後之敵,並借機取得戰場之勝利。

無疑,這是一個正確的建議,為此江格爾願意承擔阻擊明軍的任務,但是自負的巴哈杜爾汗卻斷然拒絕了這一策略,在他眼裏看來,明軍才是目前最可怕的敵人。

江格爾顯得有些無奈,聯盟軍雖然從表麵上看起來非常強大,但其實都是臨時組建起來的軍隊,說得再難聽一點根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再加上巴哈杜爾的指揮,聯盟軍的前途一下變得暗淡起來。

就這樣眼看就要城破的布哈拉城,因為明軍的到達,而奇跡般的保存了下來,戰場上本來對於聯盟軍有利的的局麵,隨著巴哈杜爾的命令,也一下變得模糊起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