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英四年三月至六月間,明軍與衛拉特軍在布哈拉城一線對峙三月有餘,期間互有攻守,明軍始終以強大之炮火牢牢壓製住衛拉特軍,其主力並不出擊,間或有的幾次反擊,也全部由布哈拉軍完成,這一點,在衛拉特軍看起來未免多少奇怪了些!
長期的對峙造成了衛拉特中多少產生了一些厭戰情緒,部分士兵開始懷念起自己的家鄉,每次到了夜晚的時候,那些家鄉的小調便會在軍中響起,有的時候喝了些酒,那些士兵便會控製不住的流出淚,而在軍隊之中,將領們最害怕的便也是這一點了。
明軍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那就是靠換防來穩定住軍心。長期的征戰勢必使士兵們無論在身體上或者心理上感覺到疲勞。僅在三月,明軍便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調防。那些長期征戰在外的將士,每人都得到了休假的機會,回去探望一下那些久別的家人……
明軍的調防顯然也落到了衛拉特軍的眼裏,但他們卻並沒有能力這麼做。在布哈拉的三十七萬軍隊已經是這些汗國所能調集的全部力量了。為了應對和明軍的戰爭,這些國家甚至林都城的防衛都變得空虛無比。不要說什麼輪換,他們就連後備力量都無法得到。
當然,如果俄羅斯願意參戰的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不過現在俄羅斯自身也有麻煩在內。烏克蘭人正麵臨著強大的波蘭軍隊的進攻,烏克蘭已經向俄羅斯提出了援助的請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了應對波蘭的挑釁,俄羅斯並沒有多大的力量來幫助衛拉特軍。
其實烏克蘭隻是作為一個地理學概念和民族學概念存在,卻不是一個政治學概念,因為不存在烏克蘭這樣一個國家,它的土地分別被劃入立陶宛大公國和波蘭王國的版圖,烏克蘭人成為一個喪失了自己國家的民族。而追求自己的國家,正是烏克蘭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大明武英四年初,烏克蘭人民在鮑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的率領下起義,反對波蘭的統治。他致函沙俄政府,希望得到同樣信仰東正教的俄羅斯的幫助。在信中,赫梅利尼茨基表示,烏克蘭哥薩克願意,並且是無條件的,接受俄羅斯沙皇的領導。
隨後,在給沙皇的一係列的信件中,赫梅利尼茨基又多次表示願意服從沙俄的領導。但俄羅斯政府反應謹慎,以及與波蘭正在進行談判,並沒有迅速給予答複。
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烏克蘭起義軍依靠智謀,兩次擊敗了當歐洲軍事強國波蘭。然而,由於波蘭收買了克裏米亞汗國,後者在烏克蘭背後發起了進攻,腹背受敵的烏克蘭起義軍被敵人的大軍包圍,不得不再次向俄羅斯求援,希望立即得到俄羅斯的幫助。
與波蘭有關領土問題的談判進行得非常不順利,並且大有破裂的可能。因此為了應對來自於波蘭的威脅,俄羅斯內部已經決定協助烏克蘭,他們所等待的隻是和波蘭談判最後的破裂而已。大量的俄羅斯軍隊,正在俄羅斯境內悄悄集結。
一旦得到烏克蘭的話,一方麵能夠使俄羅斯獲得夢寐以求的出海口,另一方麵也打開了俄羅斯通往歐洲的大門,歐洲的文化將通過烏克蘭的黑土地,源源不斷地傳入俄羅斯。而在這樣特殊的局麵下,為了自身的利益,俄羅斯當然不可能直接介入到衛拉特軍的戰爭中……
隨著夏季的即將到來,衛拉特軍對麵之大明和布哈拉的聯軍似乎也有了某些動靜,一些部隊正在頻繁地調動著,火炮也開始前移,通過各方麵傳來的跡象表明,明軍很有可能在夏季之前,與自己的盟友布哈拉人一起,舉行一次大的軍事行動。
而這正是紮薩克圖汗和他的衛拉特軍最願意看到的。隻要戰爭才能消除士兵們普遍存在的思念家鄉的情緒,尤其是在挫敗敵人的攻勢之後。
紮薩克圖汗迅速將軍隊分散,這些日子在和明軍火炮的反複較量之下,他們也摸索出了一套對付明軍火炮的辦法。一般明軍在進攻之前,總是以強力的火炮梳理完敵人陣地之後,才會由步兵進攻。這已經成為了一種規律,而衛拉特軍也早就習以為常。
現在的紮薩克圖汗有理由相信,他的部隊有能力躲避開明軍那些瘋狂的炮火,然後在明軍步兵開始進攻之後,再迅速的集結起來,打退敵人的進攻。甚至在此之後,趁著明軍進攻受到挫折的時候,調動來去如風的騎兵,對明軍實行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