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戰旗獵獵 五百六十一 投降(2 / 2)

但是誰會去理會這個可憐人的呼聲呢?他已經失掉了自己的權利,這隻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發出的妒嫉的聲音而已。絕望中的,莫羅佐夫,在自己的家中結束了生命,他不願意親眼看到,一個曾經的帝國,毀滅在自己的眼前……

而這個時候還在前線作戰的阿列克謝,當得知了莫斯科發生的一切可怕的事情後,整個人都呆在了那裏。年輕的,曾經的沙皇陛下,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目前的狀況。怎麼會發生這樣的殘酷的事情?他的大臣和人民,為什麼就這麼背叛了自己?

上帝就這麼拋棄了自己嗎?上帝難道不是仁慈而公正的嗎?當他帶領著軍隊,正在前線做著殊死搏殺的時候,他的背後卻被人捅了致命的一刀。這樣的創傷是無法彌補的。對於自己和俄羅斯而言都是這樣。上帝,你現在究竟在哪裏!

上帝沒有給他答案,但是明軍給了他最後的答案。在大明的使臣和俄羅斯的使者進行談判,莫斯科在歡欣鼓舞的時候,鄭天瑞部下的六萬鐵軍,從前線騰出手來,完成了對阿列克謝和烏克蘭聯軍的包圍,阿列克謝的末日,也正是從這一時刻開始。

首先被明軍殲滅的是烏克蘭人,兩萬烏克蘭軍隊在明軍的打擊下,僅僅在幾天的時間裏傷亡的數字就超過了一半,盡管阿列克謝想要給予盟友幫助,但此時的俄羅斯軍隊也同樣遭到來自於波蘭方麵的攻擊,他無法,也沒有這個能力去援助自己的盟友……

武英五年七月十一日,烏克蘭軍隊慘敗,烏克蘭的領袖波格丹?赫梅爾尼茨陣亡,另一名首領博貢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率領殘部向明軍投降,波蘭人曾經久攻不下,在這損兵折將的城市文尼察,隨著博貢和烏克蘭軍隊的投降,也落到了明軍的手中。

現在阿列克謝和他的軍隊,已經完全是孤立的了,明軍和波蘭人的軍隊將他們團團圍起,並且下達了限令投降的命令,但是,驕傲的阿列克謝,卻拒絕了這一建議,麵對嚴重士氣已經嚴重低弱的士兵們,年輕的沙皇陛下,做了最後的動員。

他告訴自己的將軍和士兵們,雖然他們即將麵臨失敗,但為了俄羅斯,他們必須要頑強而堅定的戰鬥到底,哪怕最後一名士兵也死去,這對於他們來說,將是無限光榮的,而自己,俄羅斯帝國的沙皇陛下,也將和他們在一起,為了俄羅斯流盡自己最後的一滴血……

盡管沙皇的話機具鼓動性,但他的將軍們明白自己所處的險惡處境,他的士兵們明白自己無不可避免的失敗命運。在漂亮的話和生命比起來,根本就是無足輕重的。所以盡管沙皇對自己的講話非常滿意,但是他的將軍和士兵們,卻做好了背棄他的準備。

在隨後的幾天,大批大批的士兵逃跑或者投降,這其中就包括了幾名沙皇最為信賴的將軍,在生存和國家的抉擇麵前,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就連莫斯科也即將落到明帝國和他們的軍隊手中,那麼這裏的人,還有什麼繼續抵抗的必要呢?

僅僅十多天的時間,大部分的俄羅斯軍隊都走進了明軍的戰俘營裏,不管是不是戰俘,至少他們在這裏是活著的,到了七月底的時候,沙皇阿列克謝的身邊,已經僅僅剩下了一萬多人的殘餘部隊,而這些不多的部隊,天知道他們什麼時候也會選擇投降的道路……

環顧著空蕩蕩的軍營,阿列克謝的心情便如這軍營一樣,也是空蕩蕩的。他奇怪地發現自己居然一點沮喪的想法都沒有,他隻是想弄明白這場戰爭,為什麼俄羅斯會失得那麼徹底,甚至一點還手的力量都沒有。但也許,他永遠也無法弄清了。

當八月的第一天來臨的時候,明軍開始了最後的進攻,其實,從嚴格的意思上來說這並不是什麼真正的進攻,因為,他們並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不多的俄羅斯軍隊,已經不再想戰鬥了,這其中也包括他們的沙皇阿列克謝,戰鬥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投降,也是他們最明智的選擇。

沙皇阿列克謝成為了俘虜,就和他絕大多數的將軍和士兵一樣,隨後,沙皇就在明軍的嚴密看管下押送去了京師,隨著他的被俘,俄羅斯有組織的戰爭已經結束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