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英八年元月,大明武英帝朱斌帶著自己的臣子們,拜祭了崇禎帝。同時被皇帝陛下和大明的大臣們拜祭的,還有那些在曆次戰爭中,為了大明而慷慨捐軀的將士們。在大明的所有戰爭之中,為了大明的強大,總計有六十二將士因為各種原因而慷慨獻身!
在這一刻朱斌很想告訴崇禎帝,你看到了嗎?看到了嗎?你沒有完成的事情,我幫你完成了。你沒有做到的宏圖偉業,我也幫你做到的。大明的疆土前所未有的龐大,大明的信心前所未有的強大。而這一切正是陪伴你在身邊,長眠於地下的英雄們做到的。
在亞洲,整個亞洲已經統一在了大明的周圍;在歐洲,我們的海軍艦隊正在巡視著遼闊無邊的茫茫大海;在非洲、在美洲到處都有我們的殖民地……
可惜你看不到了,但我知道你在天上一定能看到。這是大明的驕傲,是朕的驕傲,也同樣是你的驕傲。大明已經不再是曾經瀕臨亡國邊緣的大明,而是一個現在任何國家,任何力量都要感覺到畏懼的國家。而這樣的強大,還將會無限地延長下去。
正在這個時候,嶽謹元慢慢地走了過來,當他看到皇帝陛下的時候說道:“陛下,大明武英七年十二月七日英國向法國宣戰,次日法國向英國宣戰!”
朱斌並不覺得如何驚訝,隻是淡淡地“哦”了一聲,這樣的戰爭早就已經在他的預計中,甚至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大明已經耗費了極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持英國取得了對西班牙和荷蘭人戰爭的勝利,而現在,是到了大明得到回報的時候了……
大明武英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英法邊境發生“切諾德上尉流血事件”。
關於“切諾德上尉流血事件”一直都有不同的版本,而比較可信的一個版本,是說切諾德上尉在駐防於英法邊境的時候,愛上了一個法國姑娘,而不巧的是,這位法國姑娘早已經訂婚了,她未來的未婚夫,偏偏正好是與英國相隔僅僅數裏的法軍皮斯諾中尉。
完全可以想像的是,本來英法兩軍軍官就互相敵視,雙方都很清楚英法之間遲早難免一戰,而當切諾德上尉公開宣稱他已經不可自拔地愛上了那位法國姑娘後,皮斯諾中尉心中的那份憤怒有多麼的強烈。很快,皮斯諾要求與切諾德決鬥。
驕傲的切諾德當然不會拒絕這樣的要求,他不但同意了決鬥,而且堅決要求在英法兩國士兵們的麵前決鬥,無論誰輸了決鬥,隻要他還活著,就必須向勝利的一方低下曾經高昂著的頭顱,並且從此以後,退出對那位美麗的法國姑娘的追求。
公證人的選擇非常的奇怪,當時大明派駐在法國的特使何凱將軍,正好由法國回到英國,雙方不約而同的都提出由何凱將軍來充任決鬥的公證人,當這一請求被轉達給何凱將軍後,大明這位年輕的將軍,並沒有經過多少的猶豫,就愉快地接受了這份工作。
決鬥選擇在了一個暖洋洋的下午進行,地點選擇在了英法兩國交界處中的中間,這裏既不屬於英國的領地,也不屬於法國的領地,大約有一千名英法士兵,親眼目睹了這場決鬥,當檢查完了雙方的武器,作為公證人的何凱將軍,宣布了決鬥的開始。
決鬥本身並沒有什麼好說的,技高一酬的切諾德上尉取得了勝利,皮斯諾中尉很不幸敗在了他的劍下,中尉的左臂被刺傷了,勝利的切諾德上尉顯然非常愉快,他並沒有進一步傷害到皮斯諾中尉的性命,而是在何凱將軍的宣布下,接受了英國士兵的慶祝。
但就在這個時候,悲劇卻在所有人都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發生了。
在垂頭喪氣的法國士兵中,忽然響起了一聲槍聲,正在喜氣洋洋接受部下慶賀的切諾德上尉,完全沒有任何準備,他的身子晃了晃,回頭看了一眼,幾乎每個法國士兵都能從上尉的眼睛裏看到憤怒,上尉慢慢地倒在了地上,他死了。
每一個人都被這慘劇驚呆了,一直到上尉死了一會,他們還無法相信眼前發生的一切。何凱將軍搖了搖頭,在他離開現場的時候,他帶著憤怒的語氣說道:
“我一直以為法國是個文明的國家,但現在我才知道,法國有多麼的無恥!”
無恥!無恥的法國!!卑鄙的法國!!!
他們在決鬥輸了的情況下,竟然卑鄙無恥的暗殺了切諾德上尉,一個受人尊敬的勝利者。在那一瞬之間,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英國士兵醒過來了,為上尉報仇,殺光那些卑鄙無恥隻會做些下流事情的法國人,在聲聲報仇的怒吼聲中,一個接著一個英國士兵勇敢的衝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