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番外-青山依舊,人事已非(1 / 2)

人生看似很長,其實很短,來到山中定居已經過了六十年,今天,馬芳和馬餘氏送走了當年一同來到青岩山,建立山中村落的最後一人,從此除了那些看著出生的後輩,再也沒有一個當年的同伴,即使是馬海兄妹,也在兩年裏塵歸塵土歸土,這讓馬芳的心酸澀不已,感覺分外的孤單淒涼,以至於從墳地回來就一直提不起精神,連話都不想說了,默默的坐在屋子裏,愣愣的出神。

這可不成啊,這可把幾個孩子嚇壞了,老爺子那可都□□十歲的人了,要是一個想不開,病了這可怎麼好?如今馬芳夫妻可是這附近幾個村子裏最是年長輩分高的人物了,前幾年外頭統一了大半個天下的朝廷,還專門派了官員過來,給馬芳夫妻送了‘善人尊長‘的牌匾來,那可是了不得的榮耀,更是肯定了馬芳的地位,那是附近所有山村公認的最有福氣,最長壽,最慈善的老人家了。

這樣的老人家若是因為不順心出半點的岔子,人家還不得把唾沫都吐到晚輩們的臉上?罵上幾句不孝順,他們連辯駁的機會都不會有啊!

“爺爺,您別傷心了,您該這麼想,咱們村子裏的人那都是有大福氣的,一個個的,那個不是活過了耳順之年?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咱們村子裏多少人是七十歲以後沒得?更不用說您這個老壽星了,方圓百裏都找不到的長壽人。誰不讚一句福氣大?在看看外頭,打了幾十年仗,到現在都沒完全太平。人家能活下來都是天大的幸運了,和咱們可真不能比,孫兒每一次去外頭,人家都說,戰亂年間,能活過四十的都是好命的人了,您聽聽,若是這麼說咱們這裏那都能說是桃園了,而這個桃源,可是您一手建起來的,就為了這,您也該高興,該驕傲才是,對吧!“

馬海的兒子馬曉川,今年也五十了,早就接任了馬芳的村長的職務,如今嘴皮子利索的很,把馬芳那一點子的哀傷說的比米粒還小,把馬芳的得意事兒說的比天都大,愣是讓馬芳的心不知怎麼就緩了好些。更不用說邊上還有馬桂的兒子馬江敲著邊鼓。

“可不是這麼說嘛,當初我爹就說,那時候打仗打的,他都以為活不下去了,誰知道轉眼,小叔就來接他了,帶著我娘,我舅,我姨跟著來了山上,原本隻想著暫時避避戰禍的,不想這麼一住下來才知道這裏的好啊!山好,水好,連種糧食都不比外頭少,還有肉吃,硬生生的就這麼憑著一雙手重新從無到有建起了家業。若不是早年間日子過得太苦,虧了身子,隻怕都能活到九十九了。可見小叔這是幾輩子積了大功德,這才能尋到這麼好的地方建村子,如今旁人沒福氣多享幾年福,過上太平日子,可小叔你不一樣啊!你福氣大,又是練武的身子好,還救助了不知道多少人,積攢了功德,那活到九十九都是少的,叔,咱們高高興興的啊!看看老天爺能給添多少壽數,替我爹他們的一起活著,讓他在地下也高興,也放心,有您這麼個長輩在,就不怕侄子我吃虧不是。“

馬江嘴皮子也一樣厲害的很,他不像是他爹,沒什麼手藝,隻能賣苦力一樣打漁做活計。這孩子從小就在山裏跑,跟著學了不少的本事,如今也是數一數二的好獵手,好藥農了,更不用說自打村子裏陳大夫設立了學堂後,這大人孩子的都識了字,更是從根子上改變了人。

原本的那些年歲大的,或許差些,不過是勉強認得,可這些後來出生的孩子,一個個從小就有書香熏陶,絲毫不比外頭耕讀人家的子弟差,所以出去走動買賣皮子什麼的,漲了見識之後,立馬一個個機靈的不行,如今除了打獵,這小子還跟幾個小夥伴一起做著皮貨的買賣,雖不過是最廉價的那一等,卻也大大的曆練了人。架勢絲毫不比馬曉川差。

圍著馬芳轉的孩子不止這兩個,還有馬淑的孩子,馬桂嶽家,梁家兄妹兩個的孩子,都是馬芳的晚輩,在這個時刻,都圍著這二人團團轉,這個說兩句,這個幫著做個飯,端個水,一個個孝順恭敬的不行。

能不恭敬嘛,說起來這些人雖然一個個都五六十歲的人了,可如今這長輩也就隻剩下馬芳一個了,哪怕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呢,也不敢不恭敬,更不用說他們小時候沒少受到馬芳的照顧,這些年家裏有什麼婚喪嫁娶的,馬芳也常去幫忙,作為長輩,馬芳做的很到位,那麼自然這做晚輩的也心甘情願多孝順幾分,這個世界孝字大如天,不是沒有道理的。

看著孩子們這樣,馬芳臉上終於出現了笑容,雖然他和馬餘氏因為修煉的緣故,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或者說,越是修為高深,就越不可能有孩子,這算是有得有失了。)所以才將所有的,對於孩子的熱情都放在了這些有著血緣的孩子身上,作為心靈空虛遺憾的替補,可他的付出卻收回來了如此溫暖的回報,實在是讓他很高興。忍不住歎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