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智慧故事:小故事裏的職場大道理 (4)(1 / 3)

現在,10年過去了,這三位結伴外出尋求發財機會的年輕人命運迥然不同。第一位購蘋果的年輕人現在每年依然還要購買蘋果運回來銷售,但是因為當地信息和交通已經很發達,競爭者太多,所以賺的錢越來越少,有時甚至不賺錢或者賠錢。第二位購買樹苗的年輕人早已擁有自己的果園,因為土壤的不同,長出來的蘋果有些遜色,但是仍然可以賺到相當的利潤。第三位購買泥土的年輕人,他種植的蘋果個大味美,和山區的蘋果相比不相上下,每年秋天引來無數購買者,總能賣到最好的價格。

思維點撥訓練

問題:

如何讓自己在工作中擁有遠大的眼光?

思考: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聰明者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用它,運用的智慧在於書本之外。

口吃的小男孩

主教分配給一個神父1000本《聖經》的銷售任務。

首先,神父認真分析了自己的人脈,覺得自己隻能完成300本的銷售量,於是他決定找幾個能幹的小男孩幫他賣掉剩下的700本。神父認為口齒伶俐的人一定能幹。於是按照這樣的標準,神父找到了兩個小男孩,這兩個小男孩都認為自己可以輕鬆賣掉300本《聖經》。可還有100本沒有著落,神父找來第三個小男孩,給他的任務是盡量賣掉100本,因為第三個小男孩口吃得厲害。

在神父看來,不出兩天那兩個口齒伶俐的小男孩就會賣光各自的300本《聖經》。但是事實出人意料:5天過去了,那兩個小男孩回來了,告訴神父情況很糟糕,他們隻賣了200本。神父很吃驚,覺得不可思議,正在發愁的時候,那個口吃的小男孩也回來了,他把自己手裏的100本《聖經》全部賣出去了,而且還帶來了一個令神父激動不已的消息:他的一個顧客願意買神父剩下的所有《聖經》。

神父很疑惑,被自己看好的兩個小男孩讓自己很失望,而當初根本不當回事的小結巴卻成了自己的福星。

於是神父問小男孩:“你講話結結巴巴的,怎麼會這麼順利就賣掉我給你的所有《聖經》呢?”

小男孩答道:“我……我……跟……見到的……所有……人……說,如……果不……買……我就……念《聖經》給他們……聽。”

思維點撥訓練

問題:

你清楚你工作上的劣勢和優勢嗎?

思考:

與其因為自己的缺陷費心勞神,倒不如想想,怎樣利用自己的缺陷,在別的方麵成為優勢。

克爾姆城裏的補鞋匠

有一天,克爾姆城裏的補鞋匠把一個顧客殺了。於是,他被帶上了法庭,法官宣布判處他絞刑。

但是當判決宣布之後,一個市民站起來大聲說:“尊敬的法官,被你宣判死刑的是城裏的補鞋匠!我們隻有他這麼一個補鞋匠,如果你把他絞死,誰來為我們補鞋呢?”

這時,克爾姆城的其他市民也異口同聲地呼籲。於是法官讚同地點了點頭,重新進行了判決。“克爾姆的公民們,”他說,“你們說得對,由於我們隻有一個補鞋匠,處死他對大家都不利。城裏有兩個蓋房頂的,就讓他們其中的一個替他去死吧!”

思維點撥訓練

問題:

在工作中,你充分發揮你的優勢了嗎?

思考:

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精通某項技能是你立身企業最重要的資本。

你是一座金礦

故事發生在100多年前。

美國費城有幾個學生高中畢業後沒錢上大學,他們想盡了辦法還是籌不到上大學的費用。於是,他們隻好請求仰慕已久的康惠爾牧師教他們讀書。

康惠爾牧師答應教他們,即使這樣,還是有許多年輕人沒錢上大學。康惠爾牧師想:要是能為他們辦一所大學那該多好啊!

於是,他四處奔走,為籌辦一所大學向各界人士募捐。當時辦一所大學大約需要投資150萬美元,而他辛苦奔波了5年,連1000美元也沒募到。

有一天,他情緒低落地走向教室,無意中發現路邊的草坪上有成片的草枯黃歪倒,很不像樣。他便問園丁:“為什麼這裏的草長得不如別處的草呢?”

“您看這裏的草長得不好,是因為您把這裏的草和別處的草相比較的緣故。看來,我們常常是看別人的草地,希望別人的草地就是我們自己的,卻很少去整治自己的草地。”園丁回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