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牛,你這真是出息了啊。”
張鐵牛的三叔笑著說道。
張鐵牛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
笑著說道:“大家隻要不怪我將咱家家譜拿出去開飯館就好。”
“怎麼會,你開飯館宣傳咱們張家菜那是好事啊。”
“這張家菜譜既然製作出來,那就是為了給人吃的。”
“咱們祖上不就是開就酒樓的。”
“隻不過後來因為戰爭沒落了。”
“才都躲進了村子裏。”
“你現在想開飯館,那就是要重操舊業啊。”
張鐵牛三叔的這些話很是鼓勵到了張鐵牛。
鐵牛聽到之後,笑了笑。
說道:“三叔願意來支持我那就是好的。”
“何止是我支持你啊,你二叔前幾天也寫信給我。”
“說咱們家鐵牛出息了,這幾天他便趕回來。”
“這菜譜上的菜我跟你二叔都能做的來,這個飯館,我們一定會大大的助力。”
就這樣。
張家飯館在吉春的商業街上就開了起來。
剛開始開的時候。
來吃飯的人不算多。
但是回頭客還是來的比較多的。
回頭客帶著新客來。
很快。
一傳十,十傳百。
大家就都知道了。
商業街上有一家張家菜館。
飯菜很好吃。
不少人都慕名前來品嚐。
嚐一次,這就對這飯菜念念不忘。
張家菜館很快就成了整個吉春最有名的飯館。
每天張家菜館的門前。
客人絡繹不絕。
直接帶動了吉春商業街的發展。
張家菜館甚至成為了吉春商業街的一個重要的標誌。
人們都說。
要來看吉春的發展。
就來商業街。
要來商業街。
就一定要來吃一吃張家菜。
張家菜館爆紅。
李逸賺的盆滿缽滿。
張鐵牛也是一躍成為了黑風村的有錢人。
張鐵牛賺到錢的第一件事。
就是給黑風村鋪路。
這些年來,象牙山發展起來了。
黑風村也跟著吃了些紅利。
但是這點紅利根本就不夠修路的。
大家也是用這這些錢簡單的修繕了一下房子。
路根本就沒有資金去修。
黑風村每每下雨的時候。
路就成了泥水。
通行十分的不方便。
張鐵牛每次去象牙山上班的時候。
就特別羨慕象牙山的那水泥路。
現在自己一有錢了。
就立馬在村子裏建了一條水泥路。
就這麼一建路。
張鐵牛就在村子裏火了起來。
在黑風村村民的眼裏。
這張鐵牛就跟李逸在象牙山村民眼裏的形象別無二致。
郭村長還特地給張鐵牛頒發了一個最佳村民獎。
用來嘉獎張鐵牛的貢獻。
李逸和鄭娟在象牙山住了一段時間之後。
便要回四九城了。
回去之前。
象牙山的村民和張鐵牛一家都出來送了。
到了村口的時候。
王長貴和謝大腳不舍的看著李逸和鄭娟。
謝大腳牽著鄭娟的手說道:“你看你們的大老遠的來我們象牙山來,這才呆了幾天,就要走了。”
“真的不再住幾天了嗎?”
鄭娟笑了笑,說道:“大腳姐,我跟李逸也在這裏住了將近一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