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毅果敢——甘渭漢(1 / 3)

甘渭漢 (1908~1986),湖南省平江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參加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3縱隊班長、排長、連長,第4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6團政治委員,紅三軍團供給部政治委員,紅八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軍委後方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紅29軍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後方留守兵團警備第2團政治委員,八路軍129師385旅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黨校副主任,冀魯豫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豫北指揮部政治委員,華北野戰軍第14縱隊政治委員,第70軍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二十兵團政治部主任,東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幹部部部長,沈陽軍區副政治委員兼幹部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幹部部副部長,總政治部幹部部部長,成都軍區第四政治委員,沈陽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旅大警備區政治委員,沈陽軍區第二政治委員,總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共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甘渭漢,原名甘樂朋,1908年8月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黃龍鄉和平村一個貧農家庭。父親甘月恒,從事鞭炮製作業,母親鄧美鳳,紡紗、操持家務。家無房無地,賃宅棲身,因父經常患病,家境困難,往往入不敷出,使甘渭漢從小就受著貧窮、困苦的磨難。兄妹二人,渴求讀書識字,終不能成。9歲時,甘渭漢給當地廟宇看牛半年,掙得了半年讀書機會。迫於生活,他從11歲起 (1919年)便開始了長達五年的理發學徒。師傅雖是自己的舅父,但經濟上仍以師徒相論。俗話說:“徒弟徒弟,三年奴隸。”前兩年是無償地給舅父家打柴、拔豬草,後三年才正式學理發,每年分得四擔穀子,略補家用。在那人生如寄的底層社會裏,他把學好手藝視為謀生的惟一出路,因而長進很快,滿師後便回到海拔1500多米的黃龍山區,走鄉串村給鄉親們理發。開業的頭一年,就得30擔穀的報酬。時至1925年,他總算用自己的勞動幫助家裏置起了兩間房和一畝多旱地。不久,父親因病去世,家庭生活重擔的壓力,更有軍閥戰亂,物價飛漲,破滅了他對小康生活的追求。然而,大革命的潮湧,北伐的號角,喚起了他對新生活的向往。

北洋軍閥統治下的平江,手工業工人工資普遍下降,原來給人理發,每人每年一鬥穀,這時減為5升穀。裁縫、泥木匠、紙工的工資亦是大減。無法生活的工人,在平江共產黨組織的領導下掀起了罷工鬥爭。甘渭漢不僅參加了工會組織,而且成為工潮中的一名活躍分子。一次,為了懲治一個克扣理發工錢的劣紳,甘渭漢隻給他剃了半邊頭,便架刀不幹了,弄得那個劣紳哭笑不得,在“勞工神聖”麵前,隻好答應發還克扣的工錢。

1926年5月,甘渭漢在平江九區加入國民黨。8月,北伐軍葉挺先遣團勝利攻克平江縣城,隨即經虹橋向湖北進軍。當這支威嚴、整齊的“鐵軍”第一次出現在眼前時,年方18歲血氣方剛的甘渭漢,對鏟除軍閥、趕走列強充滿了希望,便自動給北伐軍當向導,北伐軍很快攻下了虎踞湘鄂贛三省的軍事要地天嶽關。在北伐的影響下,平江農民運動如火如荼。甘渭漢在共產黨員鄧湘君、鄧恒吉的帶動下,組織當地農民,建起了黃龍山區的第一個農會,他們抓住大地主盧伯魁遊街,令其交出浮財,打開他家的糧倉,把穀子分給貧苦農民。

1927年馬日事變後,甘渭漢毅然脫離國民黨,並於同年7月由鄧湘君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時,由共產黨員餘賁民率領的工農義勇軍從江西修水行至武寧,準備參加南昌起義,因遇阻由武寧折回,於9月9日參加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工農義勇軍在金坪遭叛軍邱國軒部的突然襲擊,轉向文家市的途中再次遇敵,甘渭漢等人被打散。白色恐怖下的平江,使他們無處藏身,他即隨鄧湘君、鄧潛龍等轉匿於湖北崇陽平樓洞及蒲圻等地,以挖茶山、挑木板作掩護。共產黨員組成了黨的支部,由盧壽和任支部書記。

同年12月,中共平江縣委派交通員帶去密信,鄧湘君和甘渭漢等按照縣委指示返回平江黃龍山區,再度開展武裝鬥爭。他們的第一個行動是鏟除當地劣紳鄧忍伯。甘渭漢判斷,農曆正月初一的晚上,鄧忍伯為了次日主祭,必住鄧家祠堂。甘渭漢等起出埋藏的8支步槍,擦了又擦,並組織了20多人的隊伍到黃龍山北山腳下的磐石莊隱蔽。大年初一,天近黃昏,隊伍翻過大山,半夜抵達薑源,圍住了鄧家祠堂。鄧忍伯萬萬沒有想到,正當他做著祭祖夢的時候,被遊擊隊員們結果了性命。這時江平北鄉的天亮了,黃龍山遊擊隊向群眾宣告鄧忍伯被處決,並開倉濟貧,白色恐怖下沉悶多時的群眾,革命情緒又高漲起來。

1928年3月,甘渭漢所在黃龍山遊擊隊,配合北鄉3萬多農軍投入到20萬之眾的平江“撲城之役”。此舉有力地打擊了敵人的反動氣焰,一時間,反動地主豪紳龜縮在城裏不敢越雷池半步,平江大部分農村政權掌握在工農群眾手中。

3月撲城之戰後,平江北鄉黃龍山遊擊隊活動於平(江)、修(水)、銅(鼓)邊境一帶,由方國民任隊長。隨後進入平江黃金洞,與孔荷寵率領的平(江)、瀏(陽)、嶽(陽)遊擊隊會合,進行了平火洞、北方洞、瀏陽、白石等一些較大的戰鬥,每戰均殲敵正規軍一個連或挨戶團一個中隊。戰鬥中,甘渭漢總是衝鋒在前撤退在後,表現勇敢頑強,多次受到領導的表揚。

1928年10月,甘渭漢隨遊擊隊參加了紅軍部隊,在革命征途上又邁出了新的一步。當年7月,彭德懷率國民革命軍獨立第5師第1團在平江城舉行武裝起義,成立了紅5軍。麵對軍閥何鍵調集重兵“進剿”的嚴重局勢,8月,彭德懷、滕代遠奉命率紅5軍主力向井岡山進發,途中受阻。為牽製敵人,掩護主力上井岡山,10月,於台莊,紅5軍軍委和中共湘鄂贛特委聯席會議決定,紅5軍主力與平江、瀏陽等地的遊擊隊合編為五個縱隊,彭德懷、滕代遠率4、5縱隊奔赴井岡山,黃公略等率1、2、3縱隊就地堅持鬥爭,鞏固發展湘鄂贛根據地。合編後,甘渭漢編入紅5軍第3縱隊7大隊當戰士,吳溉之任縱隊長。

在隨後兩年多艱苦歲月裏,甘渭漢一直跟隨部隊轉戰於湘鄂贛邊區,先後參加了攻打平江、修水、通山、崇陽、嶽州等戰鬥和兩次攻打長沙作戰。頻繁的戰鬥生活磨煉了他的革命意誌,增長了軍事才幹,他從普通戰士、班長成長為一名紅軍的基層指揮員。

1930年3月,彭德懷率紅5軍3、4縱隊攻打安福。當時正在縱隊學兵隊受訓的甘渭漢參加了攻城戰鬥。部隊經過緊張的攻城演練,選擇在一個夜晚發起攻擊。戰前,彭軍長親自作動員,向由30多名學兵組成的突擊隊宣布了行動計劃。他說:由我來操縱機槍,當第一梭子彈打滅城牆上的幾束火把後,你們迅速過河,運動到城牆下隱伏,守敵還會點燃火把,當我再次打滅火把,你們即刻攻城。用甘渭漢當時的話說,學兵們聽完彭軍長的布置,都把他看成神仙似的,個個充滿了必勝的信心。戰鬥的實際進程也正是這樣,在彭軍長用機槍第二次打滅敵人火把後,學兵隊立即架梯登城,一舉突上城牆,為部隊打開了通路。攻克安福城,消滅守敵一個營和靖衛團共約六七百人。

1930年5月,紅5軍大部前往鄂東南,粉碎郭汝棟、羅霖兩師對陽新、大冶蘇區的進攻。甘渭漢隨縱隊追敵至黃石港,眼看郭師殘部在帝國主義兵艦掩護下逃至長江北岸,戰士們個個無不義憤填膺。紅5軍就地宣布沒收帝國主義的洋行、商店。當時,甘渭漢是連隊黨支部委員、大隊士兵委員會委員長、縱隊和軍的士兵委員會委員。他在黃石港負責縱隊的籌款工作中,清正廉潔,一絲不苟。經他手的銅幣、銀幣成籮成筐,從未出現短缺。50年後他擔任了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還時常對人說,當時一袋牙粉隻需幾個小錢,大家都是掏出懷中有數的餉銀來買,剩回一摞銅幣揣在身上,行軍還不方便,但從沒有人伸手動用過公家一文錢。

1930年7月27日,紅3軍團攻占長沙,甘渭漢已在紅5軍3縱隊當排長。在長沙數日,他參加了宣傳、籌款、抓拿反動軍官、解放被關押的政治犯等項工作。當時政治犯多數為愛國青年學生,其中有後來成為他相知甚深、休戚與共的老戰友向仲華。8月6日,他隨軍撤離長沙。

8月23日,紅一、三軍團會合於瀏陽永和市,成立了紅一方麵軍,朱德為總司令,毛澤東為總政委,彭德懷為副總司令,滕代遠為副總政委。方麵軍總前委決定以“消滅何鍵部隊,進占長沙”為目的,第二次向長沙推進。甘渭漢參加了第二次攻打長沙的戰鬥,因守敵有10萬之眾,並築有防禦工事,久攻未克,紅一方麵軍於9月12日撤圍,轉向江西前進。此時,甘渭漢已任連長,因無文化,識字困難,在行軍途中,文書一時未在身邊,營部送來的命令無人認讀,結果延誤了執行時間,受到營長楊光嗣的嚴厲批評。悔恨、自責的痛苦心情,使他從參加紅軍隊伍以來第一次掉下了眼淚。從此,他把楊營長的批評當成人生難得的啟蒙教誨,抱定決心,刻苦學習文化。不久,他擔任了紅三軍團特務營迫擊炮連政委,不懂射擊理論和修炮技術就向戰士學習。連隊有些是從舊軍隊投誠或解放過來的戰士,甘渭漢對他們很尊重,常和他們談心,這些人很快成了他的知心朋友,他們將用炮、修炮的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和連裏的戰士,大大加強了連隊的戰鬥力。甘渭漢憑著這種甘當小學生的精神,使自己的文化程度和知識水平逐步得到提高,直至後來能夠適應長期擔任軍隊高級領導崗位的工作。51年後的1981年6月,他去上海治病時,決意要去看望那位營長,未能訪到,成為憾事。

1930年10月,蔣介石結束了同馮玉祥、閻錫山的中原混戰,調集10萬部隊,組織了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大規模“圍剿”。紅一方麵軍主力陸續東渡贛江,進行反“圍剿”準備。紅3軍團中大多數是平江、瀏陽和陽新、大冶人,不少人擔心過江後會丟失親手開創的湘鄂贛根據地,故土難離的情緒很濃厚。甘渭漢堅決擁護方麵軍總前委的決定和軍團首長的指示,發動連隊黨團骨幹,耐心做說服工作,宣傳紅軍打天下的革命目標和集中兵力的意義,順利地將連隊帶到江東,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一至五次反“圍剿”和東方軍入閩作戰。

1932年2月,紅三軍團奉方麵軍總司令部命令攻打贛南重鎮贛州。贛州既是商業中心,也是反動勢力猖狂活動的中心。打下贛州,對發展和鞏固贛南12縣有利,又能使湘贛根據地聯成一片。贛州城三麵環水,隻有南麵是陸地,敵人又長期設防,易守難攻,加之對敵情判斷有誤,紅三軍團貿然強攻,久攻不克,敵援軍既到,又未迅速撤圍,遭敵襲擊。敵出城向紅軍反擊時,紅5軍2師政治部有10多人被俘。甘渭漢不顧個人安危,率領身邊一個班衝向敵陣,英勇拚殺,從虎口中救出了向仲華等10多名同誌。紅三軍團於3月7日被迫撤圍。

贛州戰役結束後,1932年3月甘渭漢離開迫擊炮連,調紅三軍團教導營政治隊學習,兩個月後被分配到黃克誠任政治部主任的紅5軍,任軍直屬隊政治處主任。8月,部隊向贛南行動,取消軍的番號,軍團直接指揮師,甘渭漢調2師政治部任地方工作科科長。不久,調任2師6團政委;同年底,又調回2師政治部任組織科長。1933年5月,紅5軍縮編為4師,原2師縮編為4師11團,甘渭漢任該團政治處主任。這期間,他幾次轉換工作,時而機關,時而部隊,先後參加了宜黃、黎川、黃獅渡、草台岡等著名戰鬥。作戰中,他身先士卒,機警果敢,勇猛頑強,深得師政委彭雪楓的讚賞。

1933年7月,紅三軍團和第19師奉命組成東方軍,入閩作戰。紅4師在政委彭雪楓指揮下屢建戰功。在朋口、連城擊潰國民黨19路軍區壽年旅,全殲區旅336團,生俘團長湯霖。區旅向福建南平方向逃跑,紅4師一天一夜追擊180餘裏,占領了沙縣和洋口。甘渭漢所在的11團在洋口與下桃之間,發現19路軍一個補充團,乘大船沿閩江而上增援順昌,即沿江阻擊,將其大部消滅,繳獲一大批被裝物資,使部隊給養得到補充。